“谁能既知力量王国的轻重同时又懂得蔑视呢?”

一只
一只 @lynnnotfocus
柏拉图对话中的神 - 评论

Simone Weil让我困惑。在那样的黑暗年代,为什么能信?在阅读中,我不断想,“可是这太黑格尔了”,为什么一定要经受苦难,为什么一定要经过中介才能上升?这不是太保守了吗?黑格尔是为了批评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血腥统治(你的国无法直接来到地上,而且这意味着,祈祷的人认可此世的存在)。而在薇依这里,中介即是基督,然而继续往前追溯,是黑格尔没有超出柏拉图:走出洞穴的人不能直视太阳,只能先看向月亮。月亮代表纯粹的美,是人通往纯粹的善和光明的最后一道桥梁。何况薇依反对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进步论:“马克思主义者和整个十九世纪的巨大谬误在于相信,只要直直超前走,我们就能升到天上。”柏拉图在《斐德若》里已说过了:“从不完美中不可能生出完美。”神作为完美的存在,为爱而创世,随后退隐,从此不完美与完美之间的深渊再也无法跨越——这就是薇依思想核心的“神从世界中退隐”,她在《蒂迈欧篇》和旧约里读到同样的创世神话。神恩是这必然性统治的宇宙中唯一的例外——而人所能做的唯有放弃承认“我就是世界的中心”,看到他人的存在。但人不会由此成为神,“我们唯有敲门。开门的是另一个。”“我的神,你为什么离弃我?”圣子的呼喊不会得到回应,此世的人们所受的苦难没有任何意义。救赎不会到来,黑格尔(及其信徒马克思)所说的运动必将导向的某种善不会到来。能做的只有等待,只有作为个体沉思静默,去感受人类的苦难。薇依看到了交托出自己能获得的幸福,但她却坚决予以拒绝:她选择停留在门槛处,选择与“不能得救的人”留在一起,选择与被拒斥的人、被否定的人们留在一起。“使用暴力和遭受暴力的人同样屈从于力量王国”,“认知力量,就是承认力量几乎就是世间的绝对君主,同时又带着厌恶和轻视弃绝它。这种轻视是同情的另一面,面对所有暴露在力量面前的伤口无遗的人的同情。”懦夫以为这种勇气是灵魂的弱点,她却说,这种勇气是“超自然的”,是为奇迹。她认为狄俄尼索斯、俄赛利斯、爱若斯、普罗米修斯,这些神明本为一体———那个疯狂的、为人类跌落、受难、死亡、重生的神。而她本人也度过了这样疯狂而坚定的一生,没有向力量王国、社会巨兽认输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