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番对话
最喜欢伊莎贝尔与“我”分别和拉里进行的两番对话。纳入成书的年限来看,可能代表了当时普遍的看法吧。(现在也很流行的两种观点)
伊莎贝尔和拉里的分手很体面。如果拉里是个“有上进心”的穷小子,伊莎贝尔一定会毫无顾忌地嫁给他。但拉里在追求着其它的东西,甚至在“浪费自己的才能”。他明明可以奋斗,也有能力,可他却选择“逃避”。
“我”则处于拉里和伊莎贝尔中间的位置——“我”能理解拉里的困惑与追逐,也许“我”自己也会有呢,但比起拉里,“我”非常“实用”地用钱来缓解这些问题对“我”的困扰。搞钱——其实是通过搞钱把困惑推给了将来的自己——但这确实是很有用的方式。
但毛姆确实牛逼,他通过拉里对这两个观点的回复在我看来还是挺有力的。
怪不得伊莎贝尔和“我”能成为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