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
打了几千字的书评,不小心碰到鼠标侧键网页回退,然后就彻底没了,我要碎掉了!!!
剧透警告!!!
整本书线索比较明确,鸿渐的爱情线和事业线。在事业上,鸿渐有着比所有文科生得天独厚的优势。初回国,鸿渐有着名望大族的家底,家道中落后有挂名丈人的资助,生活尚且优渥;和周家决裂后,又得到了辛楣这个好朋友,辛楣能力强,生活工作上也处处帮衬鸿渐,帮鸿渐找到了三闾大学的工作,让鸿渐暂时有了自力更生的能力;辛楣离开后,鸿渐因为同事关系差被解聘,身边只剩孙小姐,而远在重庆的辛楣仍然帮鸿渐介绍工作,可鸿渐仍然不争气弄丢了工作,孙小姐希望求有权有势的姑妈为鸿渐找工作,也因为爱情的破裂告吹。堂堂欧洲留学生,归国一年时间便落得众叛亲离的地步,实在令人感慨。
鸿渐的爱情线同样一塌糊涂。因为没有恋爱经验,被鲍小姐轻易诱惑;面对苏小姐,也没能狠下心来拒绝,纵使对唐小姐一见钟情也只能暗自计算,在唐小姐和苏小姐之间拉拉扯扯,最终闹得不欢而散,谁都没能把握住;同船的孙小姐慢慢对鸿渐有了爱慕之心,靠着一点小计策和同事之间的起哄,鸿渐就糊糊涂涂的和孙小姐订了婚。然而,缺少爱情的婚姻在生活面前难以为继,纵使有辛楣提供帮助,没有能力没有情商的鸿渐也没能把握住,面对感情的破裂和家族的不合,最终使两人走向破裂。在爱情面前,幸运之神给了鸿渐足够的眷顾,不论是苏小姐、唐小姐还是孙小姐都对鸿渐保有爱慕之心。然而他用犹豫和踌躇错过了两个,用窝里横的恶劣清醒失去了一个,最终闹得这个下场,也只能自怨自艾。
钱钟书对人物的描写和刻画是十分传神的,不管是外貌和心理的描写,都让人感觉栩栩如生就在眼前,或是感同身受窥探人心。对方鸿渐这个自视甚高却败絮其内的文人,描述生动到仿佛在说自己;对沈太太外貌和气味的描写,简直让人身临其境得仿佛看到那浮夸的装扮和刺鼻的气息;对李梅亭种种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拉帮结派、嚼人舌根的恶劣行径,也让人由心而生地厌恶。场面描写同样十分精彩。鸿渐辛楣初次见面时的明争暗斗,苏文纨暗藏的小心思,唐晓芙的天真形成四角恋爱的可笑场景;辛楣请客饭桌上,辛楣和斜川的处处针对却招致苏小姐对鸿渐的关切,反衬对比效果十分强烈;鸿渐和文纨夜聊的暧昧场景以及一个轻轻的吻,一度让我以为这两人会克服万难在一起;孙小姐和鸿渐成婚后,方家妯娌之间恶毒的揣测以及争风对比让人担忧孙小姐的境况。这些栩栩如生的场面占据了文本的大量篇幅,精湛的技艺与奥斯丁入木三分的人物描写有些类似。
作为全书的主角,鸿渐身上有着数不胜数的恶劣品质,本书最大的骗局就是让读者直到结尾都对鸿渐有期待,然后再用戛然而止的结尾狠狠的浇一盆冷水。他对学术态度不端,丈人和父亲斥巨资送他留学,他不学无术,最后买了个学历糊弄长辈。他没有主见,对爱情犹豫不决,面对一个适合自己的苏小姐和自己喜欢的唐小姐,鸿渐下不了决心拒绝,最后落得名声狼藉,同时失去了两个女孩;面对喜欢自己自己却不够爱的孙小姐,在同事的推波助澜下却莫名其妙和她订婚结婚。他性格软弱,面对周太太的刁难,不敢解释问题只知道逃避,面对学校内同事的欺压,他只得忍气吞声。他情商极低不善交际,在学校中不会人情世故,老师学生们逐渐熟悉,鸿渐和同事校长的关系却越来越差,最后落得被逼辞职的下场。他恋爱经验少,不会关怀妻子,除却二人共同度过的十几天旅行,孙小姐没过过一点舒适日子。在人多的场合,鸿渐从没出面维护自己和妻子的尊严,在处处刁难人的弟媳面前,鸿渐对妻子所受的欺负视而不见。回到家他却窝里横,对外人的礼节化作对妻子的埋怨,在丈人家遭冷眼就对妻子出气。
如果不是故事,孙小姐恐怕十分后悔自己嫁给了鸿渐。如果不是别人提醒,我甚至没察觉到孙小姐玩了个把戏,编造了他人向父亲捏造自己和方鸿渐关系的信,最后在同事的起哄下,令鸿渐半推半就地订了婚。原来善解人意温柔腼腆的孙小姐,也会有小小的机灵和心思。而进入婚姻的孙柔嘉也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性情,如鸿渐形容的一般“训狗师”,慢慢在训练鸿渐。她也有女生的小脾气,会和鸿渐闹情绪,嘴巴也十分伶俐,吵起架来毫不落下风。也有着新式学生的新观点,不愿意做大家庭的媳妇,而是想自己工作,和丈夫维持一个小家。而这样的想法却与方家保守传统的思想产生了严重的冲突,我认为这样的冲突迄今仍未解决,传统的迂腐思想无时不刻和新潮的自由主义激烈对抗着。书中,孙小姐的命运是十分凄惨的,不被家庭重视,旅途中受尽折磨,工作中屡屡受挫,婚姻不幸,唯一的慰藉可能就是有个心疼自己的姑妈了。
辛楣大概是全书最找人喜爱的角色了。自辛楣在四角恋爱中出场后,可能没人想到后面他的形象发生了大反转。他先是处处针对鸿渐,在文纨面前争风吃醋,后又组局贬低鸿渐,劝酒灌醉他,没想到这更招致苏小姐的心疼,偷鸡不成蚀把米。恋爱误会解除后,辛楣找鸿渐和解,此时我依旧认为辛楣在虚假作势。直到正式踏上旅程,我才意识到辛楣摆脱恋爱后是如此友善和幽默的一个人。他幽默风趣擅长调节气氛,担当责任照顾孙小姐和鸿渐,带领着各自心怀鬼胎的团队在有限的条件下走完了“长征”路。到达学校后,辛楣更是在工作上处处关照鸿渐和柔嘉,在拉帮结派的老师面前该强硬则强硬,该圆滑则圆滑,在一众“政治家”中站稳了脚跟。不过,再成熟的男人也会在白月光面前倾倒,面对和苏文纨相似的汪夫人,辛楣便不由自主地犯了错误。纵使离开学校,辛楣仍凭自己的能力做了高官,发展一帆风顺。
辛楣的存在仿佛是为了反衬鸿渐。两人走了相反的方向,在恋爱上,鸿渐受女人欢迎,不论是苏小姐唐小姐亦或是孙小姐,都对鸿渐有不同程度的好感,辛楣就不怎么受到喜欢;在学术上,鸿渐留学欧洲,轻蔑学术,没能拿到学位,只自己开一张学历哄骗别人,辛楣是正经的美国政治学博士,对社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在能力上,鸿渐几近一事无成,不靠亲友帮扶难以生存,而辛楣能力出众,在自己任职的岗位上都游刃有余;在人际关系上,鸿渐只得仰仗家世获得一些难以仰仗的人脉,还常常因为情商低毁掉关系,学校里其他教师学生关系都慢慢变好,只有鸿渐江河日下,而辛楣广交好友,不管何种情景都有人推荐工作,到了工作岗位上也能游刃有余地处理人际,为自己谋得生机。鸿渐唯一的幸运便是有辛楣这仁至义尽地好友,帮他度过了几次人生的难关。
《围城》这一主题主要集中在辛楣组织地饭局上来表现,把爱情和学业比作围困地城堡,结婚的人羡慕没结婚的人自由,没结婚的人羡慕结婚的人幸福;读书人羡慕工人好赚钱,工人羡慕读书人有知识,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知道自身处境有多难做。但似乎对这一主题表现并不深刻,鸿渐工作难找是因为自身知识浅薄,学历造假,有真才实学的苏文纨和赵辛楣,都能找到工作并好好完成。自四角恋爱破裂后,似乎文义便离主题越来越远,鸿渐在大学的难堪和婚姻的不幸只能表现出城内风光的破败,全无“围”的意味。不过,鸿渐本人倒似一座围城,看似功成名就人人羡煞,实则全仰仗父亲和丈人,看似女孩缠绕,实则拿不定主意,得不到幸福,金玉其外败絮其里,最终落得个人人嘲笑的下场。
全书在一段假设和场面描写后戛然而止,把鸿渐的凄凉境况表现到淋漓尽致:
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她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但是这个结尾,总让人感到不够满足。文本似乎缺少了一些我认为应该有的介绍,例如唐晓芙自告别鸿渐后再也没出场,即使是在前面铺垫过唐小姐去香港一事,香港的情节中也没有安排唐小姐出现;鸿渐返回上海后,笔墨集中在鸿渐的经历,辛楣这个重要角色反而缺少交代;辛楣离校之后,收到影响的汪太太的境遇也没有补充;这些交代也许并不是必要的,但是缺少这些就和前期对人物事无巨细的描述不相称,似乎有不完整之感。
总结下来,方鸿渐这个角色可以总结为一个窝里横的窝囊废。作为一个代入能力很强的读者,鸿渐的每一步操作都让我两眼一黑。起初我认为鸿渐会和苏小姐在一起,可能夹带一点私心,我个人认为苏小姐蛮符合我的审美,但鸿渐认为苏小姐不合适,却不斩钉截铁地拒绝她,最后让苏小姐如此狼狈。后面我以为他会和唐小姐在一起,毕竟那个雨天对峙之后,唐小姐对鸿渐满心不舍,甚至还打电话追问,纵使鸿渐一走了之,我也以为后续会安排重逢的桥段。那时我对鸿渐带有积极的期望和看法,总认为他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也就没有意识到,鸿渐其实是个性情恶劣,品德低下的人。自己倚仗的东家不好好尊重,自己捅的篓子不好好解决,遇事只知道躲避,对着以为是苏小姐打来的唐小姐的电话破口大骂,实在可恶。后面不明不白地和自己并不爱的孙小姐结婚,性格软弱到不敢解释和拒绝,年轻姑娘可能心怀幻想,认为自己能凭行动感动不爱自己的男人,但死性不改的鸿渐给她好好上了一课,让孙小姐明白了什么叫做朽木不可雕。同时,婚后的鸿渐还表现出了窝里横的坏脾气,在外面受了委屈,只尽情回家发泄给妻子,自己没能力反而不许别人说,情绪上头甚至对妻子动手,这样的人活该众叛亲离!
代入感不强的读者确实可以从中悟出许多生活哲理,代入感太强的恐怕活活被鸿渐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