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所感所疑
至从小学起接触历史.直至今天.我一直在学习历史.但在看完钱宾四这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之后.感觉自己今天才真真正正的学到了一个大概.这些年在校园里面接受的历史教育.都只能算是皮毛点滴.所得之时.难免有疑问.在此不妨记下.希望看到的朋友也能够帮忙解答.小人在此洗耳恭听.
钱先生关于历代政治体制的讨论首先是基于这么一点的:只讨论体制的合理性.而不谈人事的具体操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讨论前提.试问中国历史数千年以来.体制之变化之剧.犹比不上人事变动的无常.如果抛开这个前提讨论历代政治体制.恐怕是难以有一个确定的结论的.非常佩服钱先生著史的严谨和细致.但其中一个问题就在于此.到底体制是理论成分居多.虽然先生多举例子进行说明.到底是难以遮盖实际人事的变动影响.这个问题留在后面提出.
而在此前提之下.钱先生的讲稿为读者清晰解释或者说是纠正了一些问题.譬如说是对于封建社会的时期划分的问题.钱先生认为.封建的一个核心的内容就在于地位的世袭.在古代社会中.至从周朝后.王位世袭固定下来.而到了秦始皇灭六国之后.除王位世袭以外.其他政府的官位已经不再世袭了.而传统的封建也就结束了.所以可以讲.我们在学校历史课上听到的周以后的“封建社会”说法不无偏颇.甚至可说是不准确.而钱先生在历代的解说当中也提及到.因为对政治的偏颇概括.人们产生对古代政治一种盲目的否定与反感.认为古代就是“非理性的”“绝对的皇帝专制”.所以在我们回头看这些问题的时候.搞清楚一些概念前提是非常必要的.当然.钱先生也解释了很多人们关于各代行政中的具体措施的误解.这里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以上都是说钱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好处.下面就不免要不才的提出自己的质疑.
首先要讲得就是钱先生的笔锋.通篇读完《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以来.一直就有一个感觉.钱先生对于古代的一些制度以及实施是寄予自己的同情以及保护的.这难免让不才想“保守主义”四字.我们知道钱先生所论及的内容是制度.而非人事.钱先生对于古人建立制度的“初衷”多是加以肯定的.问题就来了.我们在只讨论制度不讲人事的情况之下.对于古人所为到底应不应该投入自己的同情肯定情绪.本人没有系统做过历史研究.但是我觉得这是历史学家所应该要明确的问题.制度由古人确立.而人事也是古人确立的.我们在赞同“初衷”的同时.人事的偏差甚至失败.我们到底要对之报以何种客观不是偏颇的态度?这是此问题的第一个层面.另外一个层面就在于.我们在讨论历史制度的时候.当像张居正这样的“违反制度”的好人好事出现的时候.我们的理性评判应该放在制度还是人事上面.也就是我们在做历史研究的时候.价值评判的理性应该放在何处(貌似超出了钱先生这部讲稿的范围).
另外一个大问题就是关于钱先生定义的“部族统制”.钱先生在论述清代元代的制度的时候.多有贬抑之辞.称清代的政治多是由私心而起的“法术”而非系统的“制度”.而钱先生认为.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清代满族人的私人集团的“部族统制”.我在读这部讲稿的时候.发现钱先生对于满族人蒙古人的称呼是“外族”.那么我这里就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这就是狭隘民族主义.关于这个“私人集团对于权力的垄断”.钱先生认为这在以往历代是没有根据的.换而言之.就刚好两个“外族”统治的时候才有.对于其他历代.钱先生概括为“读书人把握权力”.敢问钱先生的是.我们有什么确定的客观标准来衡量读书人集团以及“部族集团”的区别.讨论这个问题.恐怕我们首先要抛开民族主义才能不是公正.
当然.钱先生对于“皇帝身后必有一个支持的团体才能实行真正的独裁专制”这个观点是让我茅塞顿开的.钱先生对于清代制度弊端的批评也非常独到.这是毫无疑问的.而我想提出的是.先生连带提出对太平天国的评价以及对于改良和革命的观点.是这部书我们也要注意的.钱先生对于太平天国给予了客观的批评.认为太平天国必亡无疑.与此同时.先生充分肯定了太平天国对于说明清政府分化中国知识分子与下层民众的作用以及激发革命的崛起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不是一味赞颂农民的革命性质或者一棍打死认为太平天国是魔鬼的化身(马克思的观点).另外就是关于改良和革命的关系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总结.也是钱先生写下这篇讲稿的最终目的.钱先生认为改良确有其合理之处.康梁的改良之行动有值得肯定之处.因为从历代制度研究反映.所有的制度都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它的建立与实施都有具体历史原因具体现实条件作为背景的.改良是试图保留制度的延续性以及传统合理性.钱先生认为康梁的疏忽在于.没有意识到皇帝身后的“部族集团专制”.这是失败的关键.至于革命.钱先生认为革命是必须的.只要那个“专制集团”依然存在的话.但钱先生就认为.在推翻了专制制度的同时推翻自己延续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同时对外来的制度照搬照套.这将会给政治的建立.社会的凝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而我们以一个现代人的身份来反观先生的观点.不能不佩服先生有这么长远的目光.
我们在看完先生这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之后.必须要进行反思.既是对关于历史研究观点的反思.也是对于今天政治体制建设的反思.如何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开创完善我们今天的国家体制.只是中国人永远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