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效果

Gui_Juezi
Gui_Juezi @Gui_Juezi
The Lost Thread - 评论

福樓拜,康拉德,沃爾夫,濟慈,波德萊爾在朗西埃的筆下作為一種"遺失的線索",而被打撈了出來。如何評判那些過分的細節成為了文學批評中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不該被輕易的打發,不論是“現實的入侵”或者“現實效果”,都回到了再現體制的等級架構中。

福樓拜作為首先的發難者,用無序的微觀事件或原子雨來推動行動的發展,然而他妥協了,將其解釋為艾瑪包法利的戀情。

康拉德接力而為,打破情節的桎梏,取消了開端中點結局的必然聯繫,任何時間都可以作為一個逃逸之門,然而他卻不得不安排一個結尾。

沃爾夫繼續深化了這個問題,將光環原則籠罩在情節之上,人物在這裡不過是一個發光的火球,目的是為了照亮其周圍的事物。中心與邊緣的關係被逆轉,不在場的在場重建天日,作為可感物的分配提供“細節的紋理”。

這就是審美體制的“平等效果”,人物的再現不受階級地位的高低貴賤,文體類別不再規定主角的身份,語言獨立於行動成為了自在之物,沉默的言語等待著任何人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