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评 法兰西特派 at 云上

鸡蛋煎蛋煎鸡蛋
鸡蛋煎蛋煎鸡蛋 @dariuskong
法兰西特派 - 评论

总体要做阅读杂志体验,高密集台词和插画式的画面构图,指向的都是读杂志的体验。消息像洪水般地涌过来应接不暇,无从落脚;但眼睛一定被精美的排版和构图所吸引,最后甚至还致敬了漫画板块。但毕竟是影视体验,放到阅读感里需要一个限定,就是“为了消磨时间去读一本杂志,里面的几个故事很多文字,读者快速扫过看个简单的过程和结局;而抓眼球的是里面的插画、排版、照片等。尽管各种插画也塞满了信息,但不重要,好看就行”,是这种特定状态下的阅读杂志感,而不是分析每一句话的工具书/小说阅读感。

百威老师对其中的构图平衡感最感兴趣。在Wes的电影里,取消透视是随处可见。例如减少纵深(镜头拍摄的角度取消纵深及单一镜头内镜头与人物的距离不会形成很强的纵深)、前后景堆叠等。而其中为了减少对于无透视的疲劳感,采取了不同景别切换。景别切换跟随发声主体/叙事主体/环境等切换,形成一种特别的节奏感,这些可以归类为下面要聊的剪辑节奏部分。剪辑的前后有一套比较严谨的排布逻辑,下面会讲到。而构图的平衡感则维持了形式的统一,不会让你觉得哪一块缺了很突兀,画面虽然被各种信息堆满塞满,但重心位置很得当,一下子抓住了焦点位。

豹老师对本片的评价,最主要的节奏感来源于自觉的高频剪辑。高频的剪辑在前后的动作落点/运镜上做到了高度的自觉,基本上导演想要当下呈现什么概念,就立刻给执行到位,不拖沓,完成后就立刻下一个。而这里面又可以拓展更多的层次,如何在单个镜头里保持着这种高tension的节奏,可能用了三种方式:镜头的运动及人物的调度。镜头的运动具体指在左视图剖面观看时,卷轴式的移动,观看四格漫画的体验,信息展开的节奏感,例如一开始的街景、飞机内部、第三个事件里警察局和绑匪屋子;而人物的调度是指在固定镜头下人物的走位一般都是移位,而并非简单地走出走入,为了保持同样的纵深和构图平衡,人物在移动后及时填补位置,例如咖啡馆的那场。这种画面里同一个范围内,内容的填充和抹去就形成一种节奏。还有一种是比较纯粹的跟拍(主要是背面跟拍,因为要取消透视),里面主要靠人物运动(肢体摆动,运动方式)来形成节奏感。

妍老师提及的一点是,黑白的部分不如彩色的出彩。这个可能是他的美术还是迁就着彩色部分去做,包括打光、色彩搭配等,尤其是颜色的明度运用上。在很多场景这些大色块虽然用得很频繁,但是明度还是相对不刺眼的。这也是Wes的风格,突出颜色靠统一大色块或者色块的碰撞和搭配,而非将明度调高;一旦用于黑白画面时,就会出现颜色与颜色间的对比度拉不开的问题,就导致黑白片的质感部分略有欠缺。这个确实比较难两全其美。

柯老师提及的是在叙事上,叙事者在故事中所处的位置。在本片里有四种类型的叙事者,1、回顾式的,完全外在的;2、转述着,或者叫信息统整者,第一个故事就是如此。叙事者自身的某些特性、观点与被描述着形成互文,毕竟这是经过她了解后再统整;3、被卷入其中的人,记者一直努力维持的中立,最终如镜头一样被动摇。4、边缘者,记者本人和他要说的美食/厨师都是整个悬疑故事里的边缘者,观众会被动画车战、枪战等所模糊焦点,但最终的落点反而是那个厨师。包括主持人打断式的提问就像不耐烦的读者一样,在努力寻找“美食”在哪。整体而言,Wes在叙事结构上也自觉地做到了部分形式美感,尽管可能不是很超越,但依然是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