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想法

Shiyu
Shiyu @Shiyu
山音 - 评论

有太多作品能拿来参照,恍然察觉自己已然如此深切地被日本文化所裹挟。年迈老者的主视野、直接截取日复一日生活的模绘方式、含蓄而内敛的情绪表达手法以及触及战后创痛的弥合均令人想起阅读大江《个人》时的感受。后者为了凸显荒诞感和意欲表达的理念采取了更为典型化和戏剧化的方式,同为细腻的心理分析,大江也从角色出发与川端的叙事者角度相区别,况且大江于此笔力也用得更足。这些大概都是不同代际作家面对同样的时代所产生的不同看法吧。川端自觉衰朽过时的保守主义观念也与当时醉心左翼的大江相去甚远。信吾和家人经过战争,心灵或多或少都陷入了难以言说与互相理解的创痛,但这战时的创伤却只能在战后的和平岁月里一点点被抚平。对信吾而言,他只能试图在卑琐疲乏的日常中寻觅某种慰藉,可由于慰藉源于纯洁与美化身的菊子,她身位儿媳的身份又唤起信吾“天国邪恋”的背德感,这令他面对修一与房子支离破碎的生活产生了一种尽管想负起作为父亲的责任却最终还是无力去行动的矛盾与自责中,随此而来的还有日渐衰老带来的力不从心。由于深刻地感受到这一切,菊子的存在就愈发成为晦暗生活中闪烁的微光,他也就愈发不愿放手,越是如此就越深陷矛盾螺旋之中无法脱出。川端此书就是在絮絮叨叨地描摹这种生活状态,他无意提出某种行动方针,最后事态走向缓和实在也只能说是时间抚平了一切,然而这却真实地刻写了战后日本普通家庭的生活状态与他们所面临的精神困境。这种紧贴地表近乎用模具刻印式的描写确如是枝裕和式的映像。不如说《山音》最真实地展现了川端对人生的态度,也典型地呈现了他的写作特色,尽管琐碎,但那时不时出现的暖意总有沁人心脾令人打心底里微笑出来的力量,这不也最忠实地还原了生活本身的样貌吗?在阅读中随信吾一次次感到温暖的同时,也令人不仅在想,这奇异的共鸣与温暖是否是来自普通个体面对生活无声但却从未放弃过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