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ule与她的虚幻共鸣

西月
西月 @exshin
Serotonin II - 评论

很难形容我为什么会喜欢yeule的这张Serotonin II,就好像yeule在这张专辑中所描绘的特殊的,异质化的孤独感一般,虽难以名状,却足以令人沉醉其中。

yeule是由来自新加坡的音乐人Nat Ćmiel所创造的一个音乐形象,某种程度上或许可以理解为是她(当然不仅限她)的网络或者电子人格,这个名字来源于最终幻想XIII的角色幽儿(Paddra Nsu-Yeul)。Nat Ćmiel也于2012年以yeule的名义开始她的创作,在发布了几张EP之后,于2019年10月25日发布了她的第一张专辑,也是我今天的推荐主角:Serotonin II。

虽然很难说Serotonin II的合成器流行在编排上有什么属于她的独特性,但就这张处女作所表现出的水平来说,她确实是营造氛围感的大师。无论是Pocky Boy中空灵的合成器旋律还是pretty bones中刺耳的打击乐声和故障曲段,都创造了极富吸引力的一种无力化的“美”的概念。更确切地说,它蕴含着一种异常强烈的情感共鸣,尤其触动那些隐匿于角落的人们。

所以整张专辑更独特的点在于它更特殊的情绪氛围。在我看来,Serotonin II塑造了一种(至少在当时)罕见的赛博风格的虚拟空灵感,夹杂着数字化的痛苦与共鸣。这种情感同时也包含了一种归属感和舒适感,至少是一种逃避现实指向的舒适,虽然这类情绪在syhth pop或者dream pop里并算不上特别,但yeule的设计和歌词也确实带来了更虚拟化的更契合数字时代的情绪导向。

全专的歌词就好像一个被困在虚拟世界的幽魂对现实者痛苦的回忆和梦呓,既包含对温柔过往的追忆(EVA),也有身处赛博世界中的虚无与冰冷(Pixel Affection),在种种复杂的忧郁与梦幻中,最终归于痛苦(Veil of Darkness)。整张专辑的完成度很高,充斥着迷幻与难以形容的孤独及忧郁,包含着的是数字时代下种种真实存在的祈愿和痛苦,在yeule那电子化且带有神圣感的福音吟唱中将情绪推向了极致。或许可以说,yeule理解“我们”,她以天赐的才华复刻了那些在半梦半醒时隐约浮现的被压抑的声音,她将“我们”重聚。

然而,或许是显而易见的,痛苦总是伴随于迷幻的幸福之后。一切梦境在完美的专辑尾曲veil of darkness中落幕。所有之前构筑的空灵、神圣、迷幻的梦境氛围,最终被不安与窒息的刺耳反馈和痛苦噪音所取代。正如每一次面对痛苦的自我慰藉结束后,终将回归不迷幻、不空灵、不满足的现实,回归到最终的“失败”。

于是,就如同歌词所述,我只能沉眠,一直沉眠,直到清醒的那天到来,可会有那一天吗?或许永远未知。

顺便也推荐yeule新专softscars,也是很好同时也更成熟的一张专辑,dream pop的风格更强烈一些,但对我而言,还是这张要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