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

炊事班克
炊事班克 @chuishibanke
疯狂的外星人 - 评论

如果把这个片子和隔壁《流浪地球》对比起来看,应该会很有趣。

后者是一种正统的科幻拍法,将人放置到宇宙当中,观天地浩渺,反思自身如蝼蚁,但最终在各种危机事件当中,人的价值得以重现,寻找自身在宇宙的位置——再典型不过的西方人文主义的底色。在这个意义上,《火星救援》《星际穿越》《地心引力》似乎都是这样的。

宁浩是反过来的。他选取了一个看似十分自恋的视角,这种自恋从一开始和外星人交接的宇航员在太空中拿出抖音自拍就表现得十分明显。他把宇宙装进了一个小空间里,也就是电影当中的世界公园。尽管仍然是天地与蝼蚁的对比,但重点不再是人类有多么弱小,而在于宇宙有多么强势。

在人类和宇宙对抗的过程中,传统科幻片消解掉的是宇宙宏大的那一面,无论在什么面向上,只要人类最后存活,都暗示人类具有能够和宇宙抗衡。而《疯狂的外星人》消解掉的正是这一层意义,人类最终一无所有,就像沈腾在电影最后说的那句台词,“毁灭吧,赶紧的,累了”。在这个意义上,我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即宁浩最后的结尾可能是为了迎合春节档观众口味而做出的妥协的结果。但其实,目前的结尾也承担了同样的功能,尽管并没有那么有力,当人类被醉酒的外星人放过的时候,人类真的能够松口气吗?

喜剧的元素同样承担了消解人类意义的功能。前半段之所以被很多人认为不好笑,是因为科幻的外衣总是能够勾起人心中的不安和恐惧,毕竟面对宇宙,就如同面对未知一样,笑的出来的人是少数。只有在通过猴戏翻转了人与宇宙的关系之后,宇宙才能让人笑得出来,这是一种痛打落水狗式得快意、以及安全。

在喜剧元素终于铺垫到位之后,才能进入宁浩的荒诞,而此时荒诞才能发挥功能。黄渤的梦想是一种新的猴戏,外星人轻而易举的办到了。沈腾的梦想是赚钱,外星人一把火把钱全部烧了。美国人想和外星人建交,结果吞了一颗不知道什么的球,最后啥也没有捞到。这一剧情都是通过荒诞的喜剧来展示出来的,也只有笑过以后,才能发现人类所有的追求最终都在宇宙面前一文不值。

然后呢?没有然后了,电影结束了。地球似乎还是那个地球,但曾经让人类恐惧过的那个东西现在变成了明面上的威胁,而人类能做什么。答案是,美国人带着最先进的武器,跑到刚果去杀猴子。特工拿着敲锣的棒槌,在胸口画个十字,God Bless America 。

从这个角度去看宁浩和刘慈欣原本的文本,就会妙了。《乡村教师》里,刘慈欣揣着,讲大爱、讲文明、讲宇宙,但最后是自恋的。《疯狂的外星人》里,宁浩看似是自恋的,骨子里却是一种极其虚无的东西。刘慈欣的宇宙最终都会回到个体,是自恋的宇宙。宁浩的个体最终都被宇宙消解掉了,是老子说的那种天地。

最后说一句,《疯狂的外星人》之前传出来虐待动物的丑闻。我不知道真假,不妄作揣测。但是从片子来看,如果最后被证明是真的,那一点也不意外。宁浩不是拿着带着恶意,热衷于虐杀地去虐待动物,而只是不在乎而已。磕着、碰着、伤着,那就这样吧。人活在世上,谁又得了比别人多半分的关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