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两性关系正如一场法庭辩论

hantutu63
hantutu63 @hantutu63
坠落的审判 - 评论

开始庭审后剧情渐入高潮。同样的事实在双方的攻防下完全呈现各自有理的语境,变得越来越混乱,真相越来越模糊起来。看似寻求真相,实则为了审判。然而却最终纠缠在辩论之中,盖棺定论后没有胜者。

到厨房争吵的部分直接撕开了整个故事的外衣,原来婚姻与两性关系是这样的赤裸裸博弈,前段丈夫的崩溃与妻子的回避仿佛是日常性别角色倒置了一般,但比起我们常见叙事中“歇斯底里”的妻子和“理智宽容”的丈夫组合,这样的倒置不仅直接让人看到了伴侣分工的所谓“合作”的虚伪假象,同时丈夫男性优势反而得到了突显,因为他的控诉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男人在所谓为家庭牺牲中的不甘、愤怒以及清楚的得失计较与辩论,他仍然在这个关系中以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为中心。而现实中女性如果是处于主内失权的一方面对对方所谓这是“你自愿的”等等回避与推卸责任,更多是感受到不舒服却无法这么清晰的意识到问题的根源所在,这是因为我们向来被灌输的观念所局限。而当女主跳出传统性别逻辑对男主咄咄相逼,同时彰显出不同刻板中女性的对自身主体地位的关注与女本位感受为主时,我们看到了男性的一贯操控关系手法,但同时也从她的指责中看到男主依旧保留男尊思想下那点可怜的反抗与试图夺权(关于使用语言及现实与精神领域的对抗)。然而当男主利用孩子以及父子母子关系对女主发起攻讦时,一瞬间的,男女的角色又轮转回到了传统模式之中,女主变得失控而男主反而掌握了主导权。这也是耐人寻味的一次转换。

当最后故事重心从夫妻关系转移到了链接家庭的亲子关系之后,整部电影又更深了一个层次。凶手以及案件更加的被淡化了,所有的聚焦都在于将审判权或者说是责任交给了一个几乎盲眼的孩子来判断,而他必须做出选爸爸还是妈妈的经典决断,这个过程中眼盲,成了某种象征,观众完全被拉入到了儿子的角色中,真相与事实最终的基准在于儿子所相信或他愿意去决定相信的那个版本。看似“圆满”的结局恰恰过于残酷,母子关系事实上永远存在着不安与不信,但同时相反更加紧密了,儿子最终选择保护母亲,法庭上的陈述如同父亲借狗说自己为儿子打预防针,儿子借父亲也在说服观众(镜头内与镜头外)和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