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otakutyrant
otakutyrant @otakutyrant
中国食辣史 - 评论

辣椒源于美洲,五百年前才通过海路传入中国,其间还只当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欧洲和中国不约而同地采用两地已知的辛辣调味料借名,即 pepper 和花椒的「椒」;统计表明,中国人的人均使用辣椒调味料量在国际上其实没那么高,印度、墨西哥和东南亚国家的烈度都大大超过中国;中国地区差异也很明显,西南地区最辣,北方微辣,东南方几乎不辣;蒜,葱,韭都有辣椒素,但高温容易被分解,而辣椒的辣椒素就很稳定,所以非常适用于中餐;吃辣快感的原理是痛觉和良性自虐机制,并产生了一起吃辣意味着同甘共苦的社交文化,类似于劝酒,吃辣也有炫耀忍耐痛苦能力的意义,类似于纹身;英语常用 hot 或 spicy 来表达辣味;辛辣测量指标是 Scoville heat scale;发现原来汉语里胡,番,洋原来都可以看作 prefix,代表某特定时期的外来物;辣椒最早传入东南沿海省份,但很长时间内一直最多被当场观赏植物,直到传播到贫瘠且苦于缺盐的贵州并在那里真正发扬光大并扩散到周围即西南地区,此外当时辣椒还被视为穷人的美食,直到二十世纪中国社会阶层剧烈变化,辣椒也随之更加在各种阶层普及起来;原来从明代到清末,人均耕地面积一直在下降,持续了四百年,粮食短缺,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所以过去一直重主食轻副食,从而有下饭一说,今天也有贫困山区以少量蔬菜,辣椒之类的调料品以佐主食;糖作为工业产品,在中国今天也依然不太普及,和发达国家相差明显,比如中国很多零食是辣条;盐的稀缺也促进了辣椒的传播,即以椒代盐;辣椒被赋予了文化意味,比如辣妹子,上火,挂门口驱邪等;北方辣椒粉,纯粹,生产以村为单位,男性劳动力,南方辣椒酱,揉杂,尤其是豆瓣酱,生产以家庭为单位,女性劳动力;过去不论家还是村的生产作坊都在现代大企业的冲击下逐渐消亡;油泼辣子原来是辣椒粉加热油;文化有阶级之分,饮食也不例外,过去有庶民菜和官府菜之分,且饮食文化由贵族继承和发扬,直到中国进入现代并出现大量中产阶级,江湖菜诞生并颠覆原本的两极格局;官府菜讲究精致,口食仪轨,排场,味道偏向最大公约数,即口感软蠕,没有地方特色,烹饪方式奢侈;不过官府菜体系在四十年代变得支离破碎并消亡;庶民菜特色是便于储藏而带来的丰富食物,比如豆干,肉脯,酸菜等,二是时鲜;江湖菜其实历史悠久,和漕运文化紧密相关,现在随着近三十年的极速城市化而兴起;土豆和辣椒很类似,在欧美也经历了从穷人美食变成大众美食的过程;餐饮的现代化总是惊人地相似,即简化菜单,规范操作,统一食材,配方调味,麻辣烫和汉堡都是如此,于是辣椒作为重要调料也更加发扬光大。

终极结论:辣,是廉价调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