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向地狱

记录一下一些值得反思的点,尽管有很多不同意的地方,还有很多作为基督徒的主观的观点,但还是很值得一看,羞愧啊。
1.他不会把各种主义按照是“真”还是“伪”去审度,相反,只会去考虑它们是“学术”还是“实际”,是“过时”还是“现代”,是“保守”还是“前卫”。
2.你的最佳拍档是含糊其辞而不是辩论。
3.让他把它看作是未来的哲学。
4.把他的注意力锁定在那感官体验的急流中,教他把那急流称为“现实生活”,却别让他去问自己所说的“现实”是什么意思。
5.我马上旁敲侧击那人最受我控制的部分,暗示他午饭时间快到了。我后来又加上一句,“最好在吃过午饭后回来头脑清醒地去思考这个问题。”
6.最好让他一点科学文献都不读,就笼统的认为自己什么都懂,要让他把所有那些道听途说和从碰巧读过的文章中所得的知识当作是现代研究成果。
7.尽管他们发现了一切,却在熟悉的事物近在眼前时,很难去相信那些不常见的事情。
8.让病人的思想一直止于内在生活。他认为信仰的皈依是内心的事情,因此目前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自己的心思意念上,你应让他只注意到这些思想,鼓励他只看到自己思想纯净的一面,....从而使他对那些最起码的义务视而不见。
9.他的注意力总是放在母亲那些他视为罪的行为上面,...让他那天所受的伤害变得更加痛苦难耐。...让他对她灵魂的了解非常粗浅,而且往往是错误的,...让假想中的母亲一天比一天更不像他真实生活中的母亲,...他们上一秒还在为妻子和儿子的“灵魂”祷告,下一刻就能心安理得地责备或辱骂现实中的妻子儿子。...千万别让他怀疑自己是否有一些说话腔调和面部表情同样让她恼火。
10.带着自怜去回顾美好过去很有好处。
11.身上有病可以成为一切放纵任性的借口。
12.祂希望人们专注于他们现在做的事,我们要做的则是使他们不断猜想将来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
13.鼓励病人不去反省自己的内心,将注意力集中到所想的客观对象上。
14.最好把这些怨恨引到他周围离他最近的人身上去,...却把爱心投射到遥不可及的圈子里去。
15.没有进入意志层面的那些品德只会让他在进门时显得更加可笑而已。
16.如果人类不相信我们的存在,我们就会失去直接恐吓带来的可喜效果,也无法造就玄学巫术之士。如果他们相信我们的存在,我们就不能把他们变成物质至上主义者和不可知论者。
17.如果他对你的存在开始起了一点疑心,就让他联想到一个穿着红色紧身衣物的画面,并且说服他,既然他不会相信那个,也就不会相信你的存在。
18.由于某种利益被人憎恶或遭人忽视,人们会联结在一起组成排外的小集团,所有这类小集团都倾向于自己内部滋生出一种温室里的互相赞赏,对外部世界则满怀骄傲和敌意。...这个小社团大鸣不平之声,还颇有组织性。
19.一旦你让他把世界当成终极目标,把信仰看成是达到目标的手段,那个人几乎就归你了,...集会,宣传小册子,政策运动,系列活动比祷告,圣礼以及仁爱之心更重要,他就是我们的了。
20.与祂相似不是因为祂把他们吞了下去,而是因为他们的自由意识降服于祂的意旨。我们要的是最终可以变为食物的牲畜,祂要的是最终可以变为儿女的仆人。我们想要吸进来,祂想给出去。...我们争战的目标是为了建立起一个世界,让我们地下的父把所有其他生灵都吸进它里面。仇敌则想要一个塞满了生灵的世界,这些生灵与祂合一,却仍保持其独立性。
21.祂不能强奸,只能追求。...而他们只要有去行走的意向,哪怕跌跌撞撞,祂也会满意的很。
22.只要他生活在地上,情绪和身体上的充沛活泼期就会与麻木贫乏期交替出现。...我发现人类波动起伏中的低潮期为所有感官诱惑,特别是性诱惑,提供了绝佳机会,...更容易被拉向性变态。
23.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鼓励人类在仇敌所禁止的时间,以祂禁止的方式或程度享受祂所制造的快乐。
24.一旦你能让他以为“宗教点到即止就很好”,那就大可以为他的灵魂欣慰不已了。
25.他一直对那些自己经历过的阶段不屑一顾,心存优越感,这不是因为他已经鉴别过这些阶段的优缺点,而仅仅是因为它们已经过去了。...“这个阶段已经过去”“这些我全经历过了”都是美妙而朦胧的句子,还有,别忘了“青春叛逆期”这个宝贵的字眼。
26.正是我们想要他认识的那种人——富有,聪明,表面上很有知识,而且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机警地报以怀疑态度。...病人一定会很快意识到自己的信仰与那些新朋友言论背后的假设水火不容。...他将会在该说话时沉默,该沉默时大笑。他会假装自己抱有各种愤世嫉俗和怀疑宗教的看法。
27.他如果是个大傻瓜,你就可以让他只在这群朋友不在身边时才会意识到他们品性,而他们一出现,所有判断就会一笔勾销。...过上两种并行不悖的生活。
28.而他才是可以把这些人全部看透的那个平衡而复杂的完全人。因此,尽管他一直对着两群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却不会感到羞愧,反而不断有自得的感觉涌上心头。
29.这本身就是在造福他们,而如果自己不那么做,就有点自命清高,凄凉狭窄和清教徒派头了。
30.他们始终如一地嘲笑宗教,追求世俗享乐。
31.一个人只要能够让别人把自己的行为当成是一个笑话,几乎就可以任意妄为,不仅不会招致非难,同伴们反而会赞赏有加,...对于任何“这可能有点过火了”的念头,你都可以扣上“清教徒派头”或“缺乏幽默”的帽子。
32.务必要让他以为所有转变航向之事都微不足道,且有挽回余地。
33.如果一想到祂,就要去面对那一片懵懂内疚感的朦胧云层,而且还会变得更为内疚,这种不情愿就会加剧十倍。你可以让他在闲谈中浪费时间,...不是跑出去花天酒地,而是在一个冰冷的房间里呆呆地看着一堆熄灭的柴火。我们希望他能避开一切健康向上的活动。
34.如果打牌能得到一个人的灵魂,那打牌就不比谋杀差到哪里去。
35.通往地狱的那条最安全的路并不陡峭——它坡度缓和,地面平坦,没有急转弯,没有里程碑,也没有路标。
36.换句话说,你让他享受了两种积极的快乐。...你一直以来辛辛苦苦教会他珍视的那些赝品一旦摆在真快乐旁边,就会因为相形见绌而被抛在一边?
37.一个人若真心喜欢上了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即不计较利害得失,也不关心别人怎么看,只是为了这个东西本身的缘故而喜欢它,那么他就会因为这一事实,对我们最巧妙的攻击有了免疫力。
38.他若经常心有所感而不采取任何行动,那么他采取行动的能力就会与越变越弱,长此以往,他的感觉也会变得越发迟钝起来。
39.他不再信口开河地承诺自己会永远持守美德,他甚至不指望自己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领受生命的“恩典”,他只希望每时每刻能有一点儿微薄力量来面对那一刻的诱惑,真的糟糕透了。
40.当他真正虚心起来的那一刻,...而骄傲——对于自己谦卑的骄傲——几乎立刻就会出现。
41.仇敌想要通过谦卑以及其他所有德性把这个人的注意力从自我转到祂和周围之人身上。...所以你千万不要让他知道谦卑的终极目的。
42.仇敌希望他最终能从一切利己的偏见中解脱出来,以至于他可以像为周围之人的才华高兴一样,怀着感恩之心,坦然地为自己的才华感到欣喜,这欣喜与他满怀感恩地欣赏日出、大象或瀑布那种喜悦没有什么两样。...祂真的爱自己造出来的那些身上无毛的两足动物,对于从他们身上拿走的东西,祂总是左手取右手还。
43.仇敌一贯的目标是无论如何都要让病人不再去想那些问题,而你的目标则是使他在那些问题上纠缠不休。
44.人类生活在时间里,而我们的仇敌却命定他们进入永恒。我推想,因此祂希望他们主要专注于两件事情,一是永恒本身,二是他们称为现在的那个时间点。因为现在是相间触及永恒的那一瞬间。...总之,在一切事物中,和永生最不想像的就是未来。
45.你那病人可能对未来一无挂虑,不是因为他专注于现在,而是因为他说服自己相信,未来将会是一帆风顺的。
46.如果不能阻止你的病人去教会,就应该至少让他狂热地支持教会的某个宗派。
47.在她放纵自己食欲的那一刻,她还以为自己正在操练节制。...这个妇人现在正处于一种可以称为“我只是想要...而已”的精神状态中。
48.仇敌其实是把“恋爱”作为婚姻结果应许给人类,而你则要把“恋爱”涂上浓墨重彩并加以扭曲,鼓励人类将之视为婚姻的基础。
49.若一种伴侣关系是出于相互扶持,持守贞洁,传承生命而缔结的,他们就会认为忠于这样的关系是低俗的,不如出于一阵短暂的激情而结成的伴侣关系来的高贵(别忘了要让你的病人对婚介所产生极大的反感)。
50.结果,我们一步一步让男人的欲望指向某种不存在的东西——让眼睛在性欲里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与此同时,使眼睛渴求的东西越来越难以在现实中找到。
51.因此,你的病人在生活中认为自己理当得到的东西越多,他就越常会有受伤的感觉,结果,脾气就会越来越暴躁。
52.要让他开始每一天的时候,感觉自己是24小时的合法所有者。...人既不能创造,也无法挽留时间的一分一秒。时间完全就是白白馈赠给他的,他若是把时间看成是归他自己所有的东西,那还不如把太阳月亮也当成是他的私有财产呢。
53.普遍的占有感应该得到鼓励。
54.让他之所以对基督教有很高的评价,是因为基督教有助于社会公正。而仇敌是不会容许自己被别人利用的。...相信它,不是因为它是真理,而是因为某个其他的理由而相信,这就是诀窍所在。
55.你一定要教他把那些让他感到愉悦的圈子和让他觉得无聊的圈子之间的区别误以为是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区别。...一定要让他把“我那一伙人”用来指代“我有权结交的那些人”而不是“那些出于仁爱和谦卑而接纳我的人。”
56.我们的语言学部队把仇敌主动的仁爱替代为被动的“无私”,再次取得绝佳效果。...你在一开始就可以教导一个人弃自己的利益不顾,不是因为别人得到这些利益之后感到幸福,而是因为舍弃这些利益会让他显得很无私。
57.无论是得意或失意,中年时那种漫长乏味,单调的岁月都是绝佳的作战环境。
58.他觉得自己“在世界上有了一席之地”,其实是世界在他心里有了一席之地。
59.于是,我们教他们把怕死说成是识时务,成熟或经验丰富,...一个伟大的人类哲学家差点拆穿我们这个秘密,他说,在德性上,“经验是错觉之母”。
60.让他思想远离那个简单的法则(我要坚守岗位做某某事),使他的心思意念绕到一连串想象出来的救命稻草上去(如果我既不愿意看到A情况发生了——我还可以做B——而若发生最糟糕的状况,还有退路C)。...关键要让他感觉到,除了仇敌以及仇敌所提供的勇气之外,自己还有某种东西可以依靠,这样一来,下意识里所有那些小小的保留会把恪尽职守这一承诺刺得千疮百孔。
61.你若常看到人因为疲倦而生气,怨恨和不耐烦,那是因为那些人有能干的魔鬼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