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写短评,字太多了
青春从来不是你魂牵梦萦的样子。
故事讲得很好,比我今年看过的所有外国电影都好。哪怕言情的部分有点玛丽苏,但那可不就是因为qxdd帅吗,怎么的还不准人家长得帅了。
片名起得不好,像是垃圾青春疼痛文学。虽然的确也有人觉得这电影就是垃圾青春疼痛文学。
镜头抖成当代优秀文艺片典型摄影。
我居然已经习惯了本国电影台词和口型对不上。哎,删改之前肯定更好。
其实结局不好,太梦幻了。怎么可能熬过高考就有光明的未来?估计是拍给我这种玻璃心看的。
关于used to be有失去的感叹…也行。
我猜测,现在流量小生脱离靠脸吃饭的标签的方式,就是演一个灰头土脸素颜角色。不过有一段,两个人面对面,只有表情,没有台词,表现得真不错。而且非要论的话,yyqx的演技比面瘫的zdy好。
我高中的时候还算克制,但还是引过一次在阴沟里仰望星空,那篇作文当然是范文。现在想想就是一个草字,就像之前那篇公众号热文,“草”。我何曾在阴沟里过?我何曾见过阴沟?
片中的高考情景,我只能试图想象。虽然我在国内念书,但实际上我几乎是从初中开始就过上了大学生活。我没有经历过被口号和试卷填满的高中。我的高中是免修课时坐在窗台上打音游的,是躺在下沉式广场的阶梯上看天的,是在乐队排练房弹oasis、看大佬拿着我的谱子视奏0046的,是高考前被布置完成巨幅宗教题材美术作品的。明明是体制内的学校,校长却把学习完全放给学生,相信我们能活生生玩出八成一本率。
然而答题卡重叠纷繁的那段镜头,还是挺感慨的。至少我经历过这个。有个朋友高二时决定出国,什么都学得很好,也参加了高考,分数稳进复旦。问她为什么,她说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我一直觉得我太幸运了。从来就没怎么勤奋学习,中考高考却都很理想。当然也只是理想,要是努力了或许能进更厉害的学校。但在那阶梯、空教室、排练房、思维广场圆桌、图书馆柔软沙发上度过的时间,让我快乐地到达现在。我怎么配得上这样的幸运。
看一部电影哭湿一包纸。父亲说我多愁善感是善良。可这所谓善良有什么用?对着个电影愤怒。我经历过的欺凌没啥,是我抖m。那我旁观过的欺凌呢?
和kj聊了聊他作为施害者的心路历程。我真怀念这样互相诘问又自我剖析的坦率对话。“不成熟”、“暴力倾向”、“憧憬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人”、“觉得坏人很酷”。害,他可真行。
和小佩聊啊聊啊聊,总之心里宽慰了许多。
引一段朋友发的话:“看网友评论才想明白的一点:电影里的故事发生在2011年,可是角色大多都用微信,我最开始还想剧组怎么这么不严谨,那时候明明都在用qq啊。后来电影中出现的好多事情,比如游戏什么的都不是2011年的。才渐渐意识到,这是改动过的。我国存在校园暴力,可不能是在2012年之后的,不能是在新时代的。”
我们必定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