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吐槽(剧透)
首先表明态度,尽管有不少小问题,但我还是挺喜欢这部作品的,很多问题我也知道过于纠结的话就不太适合读本格推理了——但是槽点当然还是要一吐为快。
凶手和之前发生的故事完全无关这种事,我不能说算缺点,但是真的槽点太多了……我认同这可以作为一种解答方法,但无论如何不能评价其优秀。通过这种方式来营造的意外感完全不会给读者带来那种意料之外的愉快感,哪怕是我这种可以接受这种方式的读者。
撞死和坠楼而死会不会很像这我并不苛求,我关心的是这种手法的目的。我没有想到用这种手法的原因,如果只是把案件和宗教关联起来,直接从楼上那个门扔/推下去是一样的,甚至更方便更真实。对于本格来说,也许案件本身的动机可以不重要,所以我并不在乎本书中近乎“无赖”的动机(提一句,这里的无赖指的是那种显然只是作者需要一个动机来引发这个案子才编出来的感觉),但使用诡计手法的动机我觉得是值得也有必要打磨打磨的。
本书的建筑诡计尽管很好的规避了“为了一个案件特意建了一栋楼”的荒诞感(其实我挺喜欢这种感觉的,所以更喜欢把这种感觉按时晨老师的说法称为“幻想性”)。但是建筑和案件之间好像并没有很强的关联性。馆系列中那种“这件案子只可能发生在这幢建筑里”的味道是我更喜欢的建筑诡计。
对于本格推理不应该太苛求故事性,但本书的故事确实……举例子而言,《东方快车谋杀案》《长夜》这种作品,哪怕完全抛掉诡计部分,它的故事在我这也是加分的;而《罗杰疑案》《五只小猪》这种,抛掉诡计的话故事并没有什么亮点,但在我这看来做到了服务于推理部分,所以尽管故事性不优秀但也不会拉低我对整本书的观感。而本书的故事在我个人看来,反倒是一定程度拖累了两个算是很不错的诡计。如果能够纯粹一点,把故事彻底地工具化仅仅为了推理服务,没准我会更加喜欢。(当然,如果跳出推理爱好者的身份作为普通读者,我也清楚这么处理在如今大概率暴死🙈)
最后还是希望学长能继续创作更好的作品!(不要脸地套个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