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腻革命,细腻之书

Ryan
Ryan @RyannZ
历炼精魂 - 评论

五星。主体几章的论述太精彩了。没有使用任何时髦的理论话语,只依仗思考,把文本的关节、阐释的微妙写得淋漓尽致。专论部分主要是观点的阐释,参考价值不太大。 几处很有启发的: 78 无论在解放前后,社会生活中高居正统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样遮蔽和抹煞了性别内涵(心有所爱的旖旎都被压抑,只有以身殉情的自由,没有情色的自由)。乔装在梁祝改变中的保留,不仅表明反封建的意识形态同所谓封建礼教在某些方面可能饼屋冲突,而且显示出戏改的选择性:只改其所要改,彼此没有冲突或暗通款曲之处不仅可以承接、吸纳,甚至还会打磨得更精致,更让人喜闻乐见,从而更有效地启发、引导和教育民众。 79 挤压抽空了涵纳在情感生活中深邃微妙的生命体验 251 从扬剧《百岁挂帅》到京剧《杨门女将》,其“发展”与“提高”过程中最具突破性的,就是将原本属于“内部矛盾”的君臣恩怨(皇帝对杨家有亏),转变为“敌我矛盾”引起的战/和之争(这样就能变成爱国剧) 255 然而,在杨家将前仆后继,赓续不绝的忠勇包裹传统中,在国恨家仇集于一身的艰难险境中,又岂能排出为先辈为亲人报仇雪恨的强烈愿望和坚定意志?这一点,在扬剧《百岁挂帅》里就表现得极为充分。 286 《四郎探母》去留两难的内心痛苦。但这种煽情场面大有以“人情”掩盖“民族矛盾”的危险,即用所谓儿女之情、伦理之爱冲淡了民族反抗的政治意义。(因此要改,加了大义灭亲等内容)(本来是一种很细腻的生活困境,但是改编后突出民族矛盾和大义) 348 阿庆嫂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老板娘风采,被越来越小心地收束于“革命者”的身份之下 361 从深情讲述审视到简单归结为党的培养,从设法弄船的行动决心到向灵丘宣誓表态,相对个人化、生活化的叙述让渡给了高度政治意识邢台话的抒情,越来越抽象和空洞。 378 在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实践中,为了重塑劳动人民的“主体性”,表现“人民当家作主”,越是底层民众越是需要通过承担为革命“牺牲”“献身”的义务而成长为“革命群众”,革命也就从劳苦大众的甘愿“舍生取义”中获得了更为坚实的正当性和崇高性。 但这样的牺牲和献身,倘若是受强权操纵和奴役的结构,还能否表明“主体性”的超越和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