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虚伪、爱情与婚姻
虚伪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表演者都关心自己如何在众多观众面前塑造能被接受的形象。——欧文. 戈夫曼
三十分钟以前,我在微博上分享了一首小众歌曲,来自一位并不出名的独立音乐人,歌曲播放器上评论不超过两位数,歌词恰好在文青与抽象之间寻得了对称极。一个从没听过的音乐人名字,不落俗套,够装,分享的时候我肯定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或许歌曲本身质量上佳,但是心里明知没有人会去听的情况下,分享歌曲的行为实则奔着人设营销而去。
人性所驱罢,戴上面具,塑造形象,换取格调、品味、神秘感,以及足以立足的社会地位。
在这样的人性面前,《完美陌生人》讲述的这样一个撕下面具的故事,哪怕没有血花飞溅,也足够残酷而鲜红。电影虚构的故事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电影里的“虚伪”正是现实。
谎言是人类的最大的劣根,可也是人类最大的依仗。
知乎有个问题“你有哪些秘密只能匿名说出来”,无数人在下面倾吐自己的秘密,像被水呛到一样咳出那些憋在心里已久的一切。有人曾与自己的高中英语老师谈了场恋爱,就此改变一生洗心革面重新开始努力,可却无法与外界倾诉自己的感激与怀念;有人知道自己的女朋友曾被强奸还不知情这一事实,日日夜夜沉溺在煎熬与挣扎里继续相处;还有的人更平凡,只是不敢暴露自己的懦弱和感性,也从来不敢对外展示自己的积极与进取,只能在与他人的相处里做“人云亦云”的一份子。
与其说电影和现实一样尖锐,不如说电影只是平凡生活里从每一个人身上剥离出来的一个截面。
人性永远都让我们向他人喜欢的样子挨靠,完全不在乎他人眼光的境界终究难以触及。每每在祝福的时候都郑重其事地希望对面“能够做自己”,可更多时候真的觉得这样的祝福只是说说而已而根本无法实现。“虚伪”这类词汇太贬义难以泛用,“戴面具”这样中性的词汇更适合给予每一个人。
电影里有一个细节,每当月亮被暗色覆盖得越多,每个人心里的秘密就暴露得越多。圣洁的光华褪去,谁丑陋谁又干净一目了然,平时所有建立在虚伪之上的关系全都支离破碎,只有干净的人能够最快淌离泥沼。所谓的“黑匣子”手机,实则只扮演了一个汇总秘密的作用,事实上哪怕没有手机,这些秘密也依旧在原地,而存在就留有被揭露的可能。
看完电影的时候,我内心多少憋屈——人性中的灰色地带太多,着附于每个人身上的侥幸心理更让人无可奈何。可或许就如村上春树所言:
说得粗暴点,社会原本就是恶劣的东西。可是不论如何恶劣,我们却不得不在其中苟活下去——尽量诚实地,正直地。重要的真实毋宁在于这一点。
面具不会永远牢靠,而正直永远真诚。
中年危机
我也许会跟你说,千万别结婚,除非你情不自禁,除非你为之着迷。除非你为之着迷,那才是生活的全部意义。——罗伯特·弗罗斯特
《完美陌生人》虽然全片看下来酣畅淋漓,但实则它的前三十分钟节奏缓慢,仅以言语闲聊为主,聊的也无非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未成年女儿的恋情、要孩子与否的抉择、谁谁出轨了只有自己年龄一半小的女孩等。这些事情琐碎又平凡,按道理不应该放在这里拖慢影片节奏,成为劝退点。
可如果纵观电影整体,就会发现这一部分不仅仅起到了交代人物背景、给观众真实感代入感的作用,更与电影整体讨论的主题息息相关。电影想要讨论的是什么——这个撕逼式毁关系的故事背后,内核不止有对虚伪人性的反思,更凝聚了创作团队对爱与婚姻的思考。
电影里一共出现了三对夫妻,分别是新婚夫妻柯西莫和比安卡、结婚七年之痒的莱勒和卡洛塔、婚姻将近二十年的艾娃与罗科,他们无一例外都深困“中年危机”的泥泞之中,无法脱身。走过肆意生长的恋爱年龄段,他们被爱与婚姻的关系拖得疲惫不堪。
婚姻是什么?在我看来,婚姻是与恋爱截然不同的事物,其本质是寻找一个能够扶持相伴一生的对象,能够在年老衰弱之时互相依托照顾。换而言之,婚姻的过程,是爱情逐渐向亲情转化的过程。
尚是刚组成家庭,柯西莫和比安卡之间仍需要更多的信任和鼓励来稳固关系,使彼此对婚姻充满信心。可一方试图寻求通过孩子建立羁绊之时,另一方却仍褪不去年少爱情的肆意,三心二意,缺失责任感,悲剧自然产生。亲情尚未建立,爱情也被信任危机磨得消失殆尽了。
莱勒和卡洛塔的爱情最值得说道,因为他们正处于一个婚姻最难熬的时期——所谓的“七年之痒”。这时夫妻二人原本的爱情已经转化为亲情,没有了激情与新鲜感,可内心却仍渴望爱情滋润,只得各自在网络上与素不相识的人寻刺激。可彼此又不约而同坚守着自己的底线,莱勒仅是躲在厕所偷看对方的照片,卡洛塔则一直坚持着不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保持这段关系为陌生社交。
影片有一个片段很值得玩味,在大家一共赏月的时候,卡洛塔为之前养老院的事情主动向莱勒道歉,在月色下,莱勒忽而心中一动,情不自禁揽住妻子的肩膀,一会之后却又悻悻地把手放下了。爱情带来的激情已经被时间抹平,这样“情不自禁”的细节却更动人。这个动作的本质是内敛的,不是年轻男女之间互诉爱意的那种“张扬”,但却让我们得以一窥如何破局。这里暂且按下不表,留与后文讨论。
最后一对夫妻是孩子都已十七岁的艾娃与罗科,结婚已经将近二十年,感情早已清淡如寡水。一方面孩子临近成年,处于尚未独立却渴望拥有更多私人空间的年纪,打好亲子关系变得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夫妻生活爱情寥寥,甚至连碰对方的兴趣都消失了。无法熬过自我欲望的夫妻,早已跨过了道德的底线,却仍能做到彼此心照不宣。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游戏《GTA5》里的人物麦克,他也处于一个相似的困境——夫妻之间有默契地各自偷情、找不到儿子女儿与自己合适的沟通方式,深觉自己“家庭被毁”。明明自觉自己为家庭付出了很多,却寻不得一个美满的生活。而麦克作为北美区最受欢迎的主角,实则上也离不开他是美国中产阶级白人男性真实写照的原因。
既然麦克的家庭如此真实,那我能否尝试从团圆大结局中找到麦克破局的方法呢?
其实是可以的,而这个方法其实也和电影男主人罗科的做法是相似的——互相理解,彼此支持。这样的话并不是泛话,而是真正的行动落实,像罗科那样偷偷接受心理治疗试图去做到职业认同,也像麦克那样对他的妻子阿曼达更好,而不仅仅是用钱来填补陪伴的空缺。
生活是延绵的,维持一段长久的婚姻必然困难,但是至少双方都应该负起责任,不能放弃。所有白头到老的相濡以沫可不总是那么顺利,也离不开那些生活里细小的“情不自禁”。
愿月色恒远,愿爱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