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商品的魔女

nulleah🏳️‍⚧️
nulleah🏳️‍⚧️ @lunatictragedy
魔女 - 评论

在超英片愈发成为好莱坞商业电影的主要类型的现在,韩国本土电影作为东亚电影市场的生力军,也迎来了一次异能片的大卖——亦即本文将要叙述的《魔女》三部曲首部。

在商业逻辑的阴影之下,全片剧情并没有太多值得细述的部分:一个堪称最强实验体的少女,8岁时凭借超能力逃出实验室,自行删除记忆后作为某对农民夫妇的养女正常生活了十年,在大限将至时借电视歌唱比赛向组织宣示存在,再被尚蒙在鼓里的工作人员恢复其记忆,然后表示一切都是自己为延续寿命的算计,接着把韩国分部里出现的敌人都杀了个精光。

这种平静生活被打破然后酣畅淋漓反转复仇的桥段,也许对许多人而言都颇爽快,但片中展现的的跨国生化实验组织和“魔女”这个对女主的称呼似乎也能激起蛮有趣的解读。

首先,可以引进这样一个假设:“魔女”这个词的意涵之一是Witch的东洋化变体,又或者魔女和女巫和Witch有着某些共同的指代。传统建构里的魔女,大多都与神秘相关联、被社会拒绝,状似凶恶兼有疯狂恐怖的名声,却不见其形象生产里有多少主体性的参与。而与Witch同样甚或更进一步的是,对魔女的想象基本总会归于TA是一个女性,一个伴随着这些污名理应被排挤的个体。

于是,按着这种概念,以“魔女”为题的此片如何与之互动就成为了一种文化理解的体现。片中女主掌握超能力有着科学主义的原因即人体实验,而这种凸显出理性的解释策略,无疑是对隔空移物超级反应等超现实行为的除魔(Entzauberung),也拉开了观众与神秘不可知等“消极”要素的距离,以期达到更易被接受的目的。不可理解的”魔女“也随之因颇合逻辑而加入归顺于社会的我们,我们都乐于看见一个同类为了保卫生活而大杀四方,愉快地去消费又一个文化产品。

但就像大家耳熟能详的猎巫发生在西方一样,片中邪恶组织的总部也盘踞于西方。譬如,韩国面孔却有美国国籍的高等超能力专员们前来猎杀女主时总要故意说几句美式英语。这种看似赋予女主复仇行为一丝女性主义色彩的处理固然可供解读,但仍然因为我们并不会污名化女主而毫无充能的力量。

更显保守的是,全片都发生在一个与社会无涉的微小空间之中。女主成长的乡下小镇、毫无观众互动的电视演出、完全不知所在位置的研究设施,甚至镜头都大多用的中近景。为了产品能在市场更得体地投放并获得更多收益,最简单的措施当然可以是尽量减低风险。无事可做的观众们也就只好更关心动作场面有多痛快了。

而更多时刻的魔女呢?消费并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