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的劝世闲谈
从七月标记到十月读完,竟整整读了三月之久。除了本身鸿篇巨著,其中很多方言俚语,并不好读。还好这一版有前人的眉批旁注,看糊涂时大有醍醐灌顶之效。
作为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金瓶梅的地位自然无需多言。它甚至被人尊为红楼梦的鼻祖,从中的确很容易看到红楼的影子,同样是一个家庭和王朝的由盛而衰,树倒猢狲散。“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这段话用来概括《金瓶梅》实在是太恰当了。西门庆死前的前八十回都是在起高楼,宴宾客。仅最后二十回,楼就塌得粉碎。悲乎?
一点拙见,红楼梦宜在冬天读,烤火披裘;金瓶梅适合在夏天读,一丝不挂。从服装就能看出这点,印象中红楼梦的衣服多是什么褂,什么袄,金瓶梅里则是什么什么裙,什么袖。
没错,夏天。生机蓬勃,口干舌燥,则欲火旺盛。月明星稀,窗外蛙鸣蝉声,屋内娇喘嘤嘤,不知西门大官人正和哪位娘子干得热火朝天。
性,大概是金瓶梅被世人议论最多的内容。因此也被披上淫书的大名。金瓶梅中的性描写初看令人振奋,而后见多了便觉粗糙乏味,像是高考英语作文模版,无非就是那么几招套路。
西门庆的性玩具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我们没见过实物,只能凭想象猜测其形状。从娘子们的用户体验来看,想必这些原始工具不输如今的电动产品。当然,她们也可能是假装高潮。希望能有人做个评测,是件很有趣的事。
除了性,就是死。充满极乐与极悲的矛盾。从开篇武大郎之死,末尾春梅之死。一个接一个的死亡,像是冥冥之中阎王按图索命,无论你如何逃,也逃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死。西门庆是死在床上的,被潘金莲喂下过量的大力补丸,弄得精尽而亡。潘金莲的死法最为凄惨,被武二挖心掏肺,实在惨不忍睹。他们都因欲望而活,也因欲望而死。
金瓶梅描绘了一个肮脏极了的男权世界。里面的女性没有丝毫地位,只是男人的玩物罢了。男人对女人的索求只有性,女人依附的,则是男人的权力和财富。爱情这种东西,太稀罕了。
试看西门庆生前如何受女性宠爱,而死后那些老婆“嫁人的嫁人,拐带的拐带,养汉的养汉,做贼的做贼...常言三十年远报,而今眼下就报了”。唯一有真情的,大概是西门庆对李瓶儿的爱吧,李瓶儿去世时哭得撕心裂肺,情真意切。结尾爱姐对陈敬济的忠贞不渝也很令人感动。除此外,似乎乏善可陈。
同时,金瓶梅也是个食人的世界。金瓶梅刻画了200多个人物,而我看完却没有一个特别喜欢的。傲慢,嫉妒,愤怒,贪婪,淫欲,卑鄙,这就是金瓶梅里的人。也许,这就是真实吧,真实得所有人的丑态一览无余。再想想自己,如今的世界,又何尝没有在食人?想明白这点就一点不意外金瓶梅被禁了。它好似一面镜子,看见了别人,也照见了自己。怎么能让如此肮脏的世界存在于文明和谐的社会呢,那只好把它关进书里。
金瓶梅本质上是一部贯穿因果报应的劝世小说,曾经作恶的人都在现世领得了恶报。该惨死的惨死,该落魄的落魄。如此想来上天也十分公平。自古有人说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读这本书,就是一次从禽兽到菩萨的洗涤净化。读到最后二十回,看尽炎凉世态,因果报应,应该无人不生畏惧怜悯心。借旁批所言:“读此书而以为淫者、秽者,无目者也。”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是书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句诗。人生在世,唯有无常二字是不变的。看看命运如何捉弄的西门庆,如何捉弄的潘金莲,庞春梅,陈敬济……如何捉弄所有的人。在永福寺里,小玉见到的那一批熟悉的鬼魂,谁不是被命运早早安排下的呢。谁也没有游历太虚幻境的机缘,也没有雪洞和尚那预见未来的本事。如果我们相信因果说,那便只有平生多行善事,少做恶,毕竟,最后只有吃斋念佛的月娘得了善终。
阿弥陀佛。劝你做一个好人罢。
戊戌年九月二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