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读本——洞察大自然与艺术的朴素一课

小楼昨夜又东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 @Someyu
金蔷薇 - 评论

帕乌斯托夫斯基用他那细致入微的笔触,结合自己的博物见识让我愈加热爱这大自然,感叹它的奇幻的同时也愤愤然,为何自己竟错失了如此多的美好,毕竟阴天也是拥有丰富的色彩呀,于是,我在心里默默许诺,我要多抬起头来看云彩和阳光底下的各种颜色和他们的浑然一体,多亲近大自然。我想只有足够热爱生活才能写出如此细腻的文字吧。我也要做一个依照自己的良心和对未来的信念把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感情奉献他人,使人们的视力增添些许敏锐,让人们感到幸福的人。

摘录其中“金句”以下:

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出来的字眼,每一个无心的流盼,每一个深刻的或者戏谑的想法,人的心脏的每一次觉察不到的搏动,一如杨树的飞絮或者夜间映在水洼中的星光——无不都是一粒粒金粉。

我们,文学家们,以数十年的时间筛选着数以百万计的这种微尘,不知不觉地把它们聚集拢来,融成合金,然后将其锻造成我们的“金蔷薇”——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或者长诗。

1,帕乌斯托夫斯基性好流浪,他把这种漫游视作“到生活中去,以便熟悉生活、体验生活、了解生活”的一种方式,他认为,没有生活经验,写作这条路是根本走不通的。

  1. 逝去的时日连成一片黄腾腾的烟雾。

  2. 谁要是从未曾听到过沉睡着的年轻女人的依稀可闻的鼻息声,并因此而激动过,谁都不懂得何谓温柔。她的双唇比含露的花瓣还要鲜艳,她的睫毛因夜来的泪珠而熠熠闪光。

  3. 良心的声音和对未来的信念不允许一个真正的作家像一朵不结实的花那样在世上度过一生,而不把充满他内心的巨大的、丰富的思想和感情,慷慨地、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们。

一个作家若不能使人们的视力增添哪怕些许的敏锐,就不能算是一个作家。

  1. 他用画布改变了大地的面貌。他仿佛用神奇的水洗涤了大地,大地因此焕然一新,无处不辉耀着明快浓厚的色彩,每一棵老树都变成了雕塑品,每一块种植三叶草的田地都变成了化作无数朴素小花冠的阳光。

色彩的变化是不停顿的,但梵高为了让我们能够深入领略色彩的美,运用自己的意志,使其停顿了下来。

  1. 诗意地理解生活,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是我们从童年时代得到的最可贵的礼物。

  2. 对作家来说最主要的是,在任何作品中,都要毫无保留、毫不吝啬地表达自己,从而表达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任何情况——无论是不必要地担心在读者面前出丑,无论是生怕重复其他作家已经说过的话,无论是对批评家和编辑的顾虑,都不应该阻止一个作家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意识就其实质来说是不变的,然而在写作时,意识却能唤起新的思想的、新的形象的、新的感受的和新的语言的旋风、洪流、瀑布。所以有时作者本人也会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惊喜交集。

  1. 灵感乃是人的一种严谨的工作状态。

灵感是能活跃地接纳印象,因此也能敏捷地理解概念的一种情绪。而这种敏捷的理解力是有助于解释概念的。批评家们把灵感与亢奋混同了起来。

  1. 一旦作家开始动笔,作品中出现了人物,一旦这些人物按照作家的意志获得了生命,他们就会开始对提纲提出异议,与提纲做起对来。作品开始按其本身的内在逻辑展开,而给予这种逻辑以推动力的,不用说,是作家本人。作品中的人物按各自的性格行动的,虽然这些性格的创造者是作家。

  2. 真正的文学就像椴树花一样。

要检验和评价文字的感染力、文学的完美程度,要感到文学的气息和不朽的美,往往需要隔一段时间。

如果说,时间能够使爱情和人的其他感情,就如对人的怀念那样消失殆尽的话,那么时间却能够使真正的文学成为不朽之作。

  1. 我的心灵将越出我的骨灰,在庄严的七弦琴上逃过腐烂。

  2. 质朴是美的必要条件。

  3. 没有细节,作品就没有生命。

细节的意义所在,普希金曾提及过,他说小事往往会被我们的眼睛忽略掉,可是却能在众人眼里闪耀出光芒。

但细节只有在性格化的情况下,只有在能够像一道光芒那样立时把黑暗中的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个现象照亮的情况下,才有权生存,才不可或缺。

  1. 因为真实的生活是浩瀚无边的,是错综复杂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了解其整体和所有千差万别的局部。何况有许多事物,人是无从看到,也无从经历的。但想象能够弥补人生的空白。

  2. 想象的一个非凡的特点,就在于人相信它。

  3. 好的眼睛是靠后天培养出来的。好好地锻炼视力,别偷懒。要像常言说的,一丝不苟。没看一样东西时,都必须抱定这样的宗旨,我非得用颜料把它画出来不可,您不妨试这么一两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