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问题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不成问题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呢?偌大的一个农场,为什么就是不能盈利呢?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直刺中国人情世故的问题。
中国讲究人情世故,得罪人的事不能干,否则,招恨,没人喜欢你。按照这个标准,范伟饰演的丁务源可以堪称完人了。对上讨好,对下施恩,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一团和气,真个如电影的英文名一样,是个“没问题先生”,上级喜欢,下属爱戴,朋友开心,简直是挑不出来一丝一毫的毛病,除了管理的农场不能盈利。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这么个完人,就是不能让农场盈利呢?答案也简单,都用来做人情了,怎么盈利?大部分人都是自私短视的,要让大部分人高兴,必定要损害更大部分人的利益(效率提升带来的惠及更多人的发展红利)。在电影里,这更大部分人是隐形的存在,所以,看起来,就真是没人不高兴了,除了作为农场大股东的佟先生。佟先生想法找了一个实干的尤大兴来接替丁务源。尤大兴确实是个实干的人,一上任就着手改善农场经营。但改革哪有那么容易。习惯了偷懒耍滑的农场工人能同意?习惯了好吃好喝伺候着的老爷太太能同意?习惯了游手好闲的文痞朋友能同意?所以,尤大兴的结局在一开始就是注定了的。尤大兴大概永远也无法真正想明白为什么最后要走的人是自己。在他的观念里,他没有做任何不对的事。所以,他只能简单归结为“我还是无法跟这帮乌合之众共事”。但其实,找他来接替丁务源的佟先生,也不过是更广大的乌合之众的其中一员。这就是中国的人情世故,表面一团和气,实则一潭死水。而想要活水的清流,最后要么同流合污,要么远遁他乡。
电影始终是黑白画面,一些场景明显云遮雾绕的感觉,农场仿佛是中国水墨画中的世外桃源。“红楼梦”里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电影里,丁务源可不就是这样一位学问文章已经修炼到极致的高人,再配合写意的山水,好像真成了仙人,当然,也就极为讽刺。尤其想到现在,电影中的许多内容仍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就更是要摇头无奈了。再一想到这是老舍先生的原作,不禁感慨,老舍先生真是将中国以及中国人看得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