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赛
![Irony](https://neodb.social/media/profile_images/2024/2/24/qDGBGnM4OMb2Q5Sqz5cu9kJFepc.jpeg)
作者是在美国长大的台湾移民,主人公也是一名华裔phd student。叙述形式是以主角在赶论文时随手记下的碎片日记串联起看似没有故事线的故事,看起来好像很自传体,但作者本人和主人公重合的应该只有华裔二代身份和拼写非常相似的名字(Athena Chen,大概是一种刻意的混淆)。女主角高中的时候曾经是游泳运动员,训练到后来发现自己没有天赋,放弃了体育生涯,博士研究课题却还在做体育研究。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她得知曾经很亲近的前男友自杀,同时研究不顺,抑郁缠身,论文卡顿,博士资金也马上要停发,开始有放弃的念头。研究过程中她不断思考“为什么运动员没有失败的选项”,“为什么观众宁愿看到运动员摧毁自己的身体也不愿意看到他们退赛”。我通常不太喜欢看独白性质太强的小说,或者说因为日常看得太多产生了抗体。但这篇里,每次主人公沉溺在抑郁情绪里不可自拔的时候,作者选择展示主角正在研究的运动员案例,很多惊心动魄的战或死的例子,运动员非人的自我挑战和观众对他们残酷的要求,都让我读的时候忍不住斛觫,有时候会掉一点生理性的眼泪。主角研究的对象——运动员退赛与不退赛的选择——与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放弃,如今博士论文的完成与否形成三重现实,又与前男友从人生这个游戏中逃走的事实互相呼应。写法非常细碎,非常现实,但某些瞬间会有神来一笔的漂移,比如她参加学术会议时,形容冷冰冰的房间里全都是黑暗,无法抵达的地方,又比如她去为派对采购时在雪天里等车,想象自己坐在那里被大雪覆盖,人称很自然地转到第二人称“你”,当你某一天冻死的尸体从雪层中被考古队发掘出来,分析研究你购物袋里的种种。主角经历的痛苦和“quitting”这个议题对我来说有点太痛了,故事的最后也没能给人半点逃生的可能。战或逃,人类好像总被困在这无望的选择里。但是逃走的战役总会继续来骚扰,让人后悔当初的选择。
整本书唯一给了我怪异慰藉的是一个奇怪的运动员例子:1912年有个日本运动员在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参加马拉松,跑到一半看到路上的花园里有个派对,进去喝了一杯橙汁,结果因为太愉快了待了整整一个小时,自知无望得奖,直接搭火车回斯德哥尔摩,然后坐船回日本了。组委会以为他在路上出意外死了。一直到1966年有瑞典媒体无意间发现他还活着,请他回来完成比赛。他完成这场马拉松的时间是54年8个月6天5小时32分钟20.379秒。他笑着说自己在完成的路上结了婚,生了六个孩子,有了十六个孙子:“It’s a long t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