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欧美 RPG 游戏史

otakutyrant
otakutyrant @otakutyrant
上帝掷骰子 - 评论

花了七十大洋买了《上帝掷骰子・欧美角色扮演游戏史》,二〇〇六年出版,作者陈灼非常不一般,在二〇〇四年就已经玩上桌上角色扮演游戏了,即跑团。对科幻小说科幻电影奇幻小说和当代历史也如数家珍,甚至提及了 Lovecraft。书写的非常好,专有名词基本都有英文词列出来,应该是中国非常资深的元老级玩家了。有幸在豆瓣上关注了本尊,发现他还翻译了《火星救援》,现居悉尼。

前面部分简单介绍了角色扮演游戏,以及美国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流行的桌上角色扮演游戏。著名的龙与地下城果然受到魔戒的很大影响, 其中半身人角色应该源自霍比特人,之后波兰小说 The Witcher 系列和日本漫画《迷宫饭》也出现了半身人。

八十年代个人电脑和 PC 电子游戏开始兴起,欧美三大 RPG 也是这时期诞生的,即《创世纪》(Ultima),《Wizardry》(巫术),《Might & Magic》 (魔法门)。我特意在 Youtube 上看了它们的从八十年代到现在的 Evolution。发现八十年代的图形基本非常简单,文字占了很大的界面。九十年代则开始有了鲜艳的全彩界面,也和我最早的记忆《沙丘》《仙剑奇侠传》那样古典界面接轨了。新世纪初则开始三维化,比如魔兽争霸那样的模型,最终幻想七。十年代则是黑暗之魂和刺客信条那样成熟的三维游戏,独立游戏和手机游戏开始兴起。二十年代更加逼真精美,也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样子了。

顺便一提,Wizardry 最后一个 IP 突然出现了日式风格精灵萌妹。在 Might & Magic Evolution 视频里看到一九九八年的 The Mandate of Heaven,也是我作为小学生在网吧看成人玩的第一个魔法门游戏,现在发现里面角色挂彩时的特写很搞笑。

九十年代 CPRG 经历了低谷期,当时兴起了很多新类型游戏,比如 RTS 类《沙丘》,FPS 类《DOOM》。不过最主要的原因是 CRPG 守旧,没有充分利用技术发展寻求突破。

之后的历史我就不太感兴趣了,毕竟游戏都很老了,而且 IP 的转手比我想象的还要频繁。不过发现作者给《异域镇魂曲》和《博德之门》很高的评价。我也搞清楚了龙与地下城,被遗忘国度,龙枪编年史,冰风谷,博德之门,崔兹特之间的关系。再自己查了资料,确定玩博德之门不需要先读崔兹特小说,唯一要读的就是它自己的 Manual。

Written with StackE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