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计算能力极限的探索之旅

皆是虚妄
皆是虚妄 @love_sci4ever
量子计算公开课 - 评论

本书打开目录一看就让人有颅内高潮的感觉:哥德尔、图灵、P与NP、量子计算、彭罗斯、人择原理、自由意志、时间旅行,哪一个题目不让人兴奋呢?

本书的书名有误导,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量子计算的书,不如说这是一本探索关于人类计算能力极限的书:只受限于数学与物理规律,不考虑物质限制,我们到底能对付什么规模的计算问题呢?爱因斯坦说,上帝狡猾但没有恶意,而在我个人看来,P<>NP则说明上帝对他的造物也没有什么善意,(逃。

本书字字珠玑,随时都给你启发。比如读到第16章的瓦利安特定理时,很容易想到希尔勒中文屋子的思想实验:中文屋子里的人依靠外界输入和屋内的中文手册,是可以通过概率抽样得到一个对中文的ε-good的理解的(当然,这很可能是我对中文屋子和瓦利安特定理的误解),从而无需将屋中人和中文手册合并在一起视为一个对中文理解的“主体”。当然,这个抽样观测的次数也许要进行忙海狸数规模才能得到。

当然,本书缺点也是有的:

1.本书来自于作者在大学的一门公开课程,由于其面向的对象是计算机科学的大学学生,导致本书对普通读者来说不够“自足”,要想阅读并尽量多的理解相关内容,还是需要互联网搜索一些辅助材料帮助理解。如果作者能像侯世达写作的《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碧之大成》那样扩展更多帮助读者理解的材料,那也许本书也能成为像《集异碧》一样的神书。不过现在手机上网查资料可比侯世达出书的时代容易多了,也许自己搜索辅助理解资料能对书中内容有更深刻的印象,所以这也许是个优点呢。

2.书中有大量缩写,普通人除了P、NP、NPC比较熟悉外,像coNP、PH、Σ2P、Π1P、ZPP、BPP、BQP、SAT这些本来概念就不容易理解的缩写在书中前后翻飞,还是相当影响阅读感受的,这时一个专有名词和缩写的索引就很重要了。我查了一下英文版,原书是有index的,中文版把索引删除了是很可惜的。

3.本书是2013年出版的,而本书作者和他的学生在2016年的一篇论文中演示了如何利用忙海狸图灵机编程来判定哥德巴赫猜想和黎曼猜想是否正确的方法,原书当然不可能有这部分内容,但如此令人兴奋的内容实在有必要以译者注的形式引入中文版。

对我来说这本书超过知识储备的水位了,二刷是不可避免的,毕竟相关主题都是我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