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

Besafetonight
Besafetonight @isumi
局外人 - 评论

2017.4.12读完。

对不起,我又要开始谈恶心的自我了。

看完后,共鸣谈不上,心理安慰倒是有很多,心里松了一口气(或者说叹了一口气):原来我还是个正常人。

如果我在此书刚出版的当年,一定会被这本书的内容震惊,也完全能理解社会的轰动。他说:“所有健康的人都或多或少设想期待过自己所爱的人的死亡。”至少我读到这句话时是愕然的,于是回想起从前幻想过的爷爷的葬礼,母亲的葬礼,回想起幻想中的我在葬礼上的表情。是啊,在自己所爱的人的葬礼上,就一定要哭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为什么默尔索会因为没有哭而被判刑呢。

换句话说,在葬礼上没有哭又能证明什么呢。检察官说“被告的道德观异于常人,使其罪行更加令人发指。”原来正确的道德观就是在所爱的人的葬礼上痛哭流涕吗,事实上我依旧认为默尔索是一个热心并且关心他人的人,或者说,是一个正常的人。当他被问到爱不爱玛丽,他回答:“或许吧。”谁有能说这不是一个好的回答。爱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人能解释得清楚吗,默尔索也解释不清,所以他这个回答是负责任的。

冷漠,也许吧,那么冷漠又如何呢。马克思说认识一切关系的总和,那么人的独立性又该如何体现。或者说,马克思实际上不允许人独立地活着。啊忘记了,还有道德,是道德把所有人都捆绑在一起,道德要求每个人必须与他人互相关爱,于是道德在某种程度上是在让一个人消失。难道人没有资格冷漠吗。“他人之死、母亲之死、他的上帝、他人所选择的生活、他人所选择的命运、与我何干?”是啊,他人的事,与我何干?

关于书里上帝的存在,很想细细思考一下,但无奈,也许高考后吧。另外,没想到加缪真的是个无神论者。

这本书过后,最想的就是更多地了解加缪。

借用一句短评——道德判你死刑,哲学证你无罪。

周末再细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