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只是存在主义存在的一种形式之一1
地下室手记位列其首,也同时为本书探讨存在主义的开场旗手。
1.《地下室手记》
风格紧张压抑,黑暗之中通过触摸来认识自己的感觉。但是这版翻译略显晦涩。
个人的理解是“我”面对社会状况个人意识的模糊 失去自我的恐怖的存在状态。
2.克尔凯郭尔
带着宗教热忱的先驱人物,观点不免不够严谨
(1)匿名是近代道德堕落的原因
因为有了匿名所以人可以对他的社会行为不负责任,因为群众是匿名的集合体,所以出现了面对群众的力量,个人人格的丧失
(2),我的墓碑上只想标注”那个个人“,我要保持自我的存在
(3)社交等于互相恭维以追求利益,实际上人在社交中的想法往往与真实相背。我存在于完全的孤独中并且守护孤独。
(4)真理在于群众所在的对立面
群众是虚妄
所以耶稣被送上十字架
群众是虚妄
所以推举出得专政者先后露出了爪牙
只有保持你自己!因为只有脱离了群众,才能找到自我的存在,孤独=存在
3尼采
拼命论证虚无,和信仰的缺失。
从虚无主义的信仰缺失中才有后人拼命建立寻找花岗岩般顽强生存的意义,出现了存在主义?
(1)你只活一次,却把真实的自己隐藏在习惯和懒惰背后
(2)真理如同行驶于知识海洋的轮船,一旦”真理“沉船,就只剩下本体的存在了
(3)只有先去了解自己存在的意义,才能去真正了解存在的真理
”存在先于本质“?
(4)生活于险境才能有更多的乐趣和成就
已经可以牵强的琢磨出一丝Camus式的保持经历的意思了。
4.里尔克
(1)(出生后)人们匆匆而来,发现一种现成的生活,人们只要硬把它套上就行了
自我的消灭,随波逐流
5.雅培斯
(1)哲学家人物不是传授世界观,而是展示各种选择的可能性
哲学不是应该所去奉行的主义或生活态度,而是去了解世界多元化以及无限可能性的镜片。
6加缪
(1)人有自由的选择性的塑造自己的权利,并毅然与过去诀别
存在主义不是一种本体论,而是一种行动的哲学态度。
心理学研究对象为客观的人,问题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为什么我会这么表现?“
存在主义研究对象为主观的人,了解你自己是第一步。”问题是我是谁?我和社会的区别?意义是?“
第一次文艺复兴从神的核心转移到人为核心
存在主义作为心中的第二次文艺复兴
从作为群体“人”的核心转移到个体“人”的核心。
我不是我,我还是我,我就是我。只有先认识了个体的存在的“我”,才能更深入去认识其他。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文主义“——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