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的轨道

邢和
邢和 @atlspanda
白色巨塔 - 评论

有机会要去一次波兰的奥斯维辛。<br/> 谈谈几点印象比较深刻的镜头和概念。<br/>

死亡面前是否人人平等?<br/> 财前去到波兰的时候,当地的接待员对他说,运向奥斯维辛的两条轨道载着犹太人,一条是劳动力,一条是老弱病残。不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两边都是地狱。但是在来到奥斯维辛之前就已经被选别了。<br/> 从此之后,财前无论是在手术台上,还是在被告席上,还是在梦中都无数次回到那个波兰的铁道上。<br/> VIP病人和一般患者在来到医院之前就已经被选别了。这个时候选别的对象是财前。<br/> 然而他本人却也是被选别的对象,在欲望,在斗争中。一切的一切。<br/> 死亡是否平等?死亡对VIP病人和一般患者是不平等的。对财前本人却又是“平等”的。原作没有给出答案,给出了平等和不平等的可能,留给读者和观众去思考。<br/> 财前站在奥斯维辛落雪的轨道上回头看的一次次场景,都让我觉得财前并不是医生。而是更渺小的存在。<br/>

临终关怀与尊严<br/> 看了一下其他的评论,药厂的营业是平成版编剧加进去的新角色。<br/> 「ライバルはいるが、友達はいない」<br/> 「ここは最後を過ごせる病院じゃない」<br/> 2003年的时候里间所坚持的临终关怀和缓和治疗在当时不被任何人理解,只有大河内能理解他。<br/> 到2022年,日本的书店,电车上到处都是终活的宣传。<br/> 临终关怀不再是陌生的观念。如何有尊严的生固然很重要。<br/> 但是如何有尊严的死呢?至今仍是一个待解决的课题。<br/> 最后财前已经快不行了的时候,东问要不要挂氧,妻子拒绝了。<br/> 说他一定不要这么没有尊严的死法。<br/> 2003年的话或许是财前一个人,但是2022年选择更有尊严地死去已经是一个普遍性的课题了。<br/>

医生的说明责任<br/> 最后的判决出现转机,并不是因为医疗水平的高低,能否发现。<br/> 而是出现在了医生的说明责任上。其实想想,医生的说明责任也是跟病人的尊严息息相关的。<br/> 病人想怎么活是个人的自由,而選択肢を封じること则是医生为病人做了生命的选择。<br/>

印象最深刻的几个镜头基本全都是关于东和财前的。<br/> 财前去波兰已经谈过了。<br/> 最后的裁判,财前的妈妈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来到法庭的门外悄悄探着身子张望,跟财前对视了一下。这个时候给了财前独独一个人的镜头。<br/> 明明法庭里人来人往,但是独独财前一个人往门外看着的镜头。这个时候财前独独一个人登上了白色巨塔的塔尖的高傲与孤独,对母亲的温柔都静止了。这是财前最像肉身的人的时候。他不是选战中胜利的王,不是能当场下跪只求胜利不择手段的政治家,不是手术高超的神,只是一个普通人。<br/>

东教授得知财前赶着做手术只是为了给他一个好看的时候,我以为东教授下一秒会拍桌子,拍大腿大呼荒唐。<br/> 然而东教授自己在心中得知以后,先是瞪大了眼睛的震惊,再深深痛心,却也没有对财前的愤怒,就算有愤怒,也是对自己的愤怒。这个时候的东教授完全是一个老师对自己教导多年的学生,一个父亲对自己多年的孩子那般的责备。其中也不乏对自己的责备吧。<br/> “他竟然为了这种小事,让一个患者丢了性命吗”<br/>

还有很多想说的,但是已经不想打了。也不是写论文,学习原作和编剧,点到即止就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