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心可诛

sagasun
sagasun @sagasun
The Souls of China - 评论

选择读这本书(基本是在听17h的有声),是因为作者的另一部《慕尼黑的清真寺》题材颇有特点。但是读完之后,我震惊于这本书的豆瓣评分的。5星47.1%,4星38.2%,总评8.8,应该没有刷分——毕竟注定会被ban而无法出版的书也没必要刷分。

如果这本书在国外有可能成功,我毫不意外。这本书里能够满足西方人对中国文化好奇,而又不偏离西方对中国国家整体印象的元素太多了。但是对于国内读者能给予如此高的评价,我不得不深表怀疑。你我身边的中国宗教是怎么样的,与书中可有相类之处?就算读这种外文书的都是不接地气的“精英”,书中那些人那些事,难道能代表中国宗教于万一?

不论有些人盛赞的本书以节气划分章节有多么精巧,抛开形式让我们来看看作者选取了哪些人和事,来代表中国的Religion:

道教:1、妙峰山的庙会。或可称作香会。妙峰山上本身佛道等诸教并立。作者这里选取的代表“神仙”是碧霞元君,重点介绍了供奉这位神仙的几个香会,包括以倪振山为香首的“共心向善结缘茶会”和以陈德清为香首的“德清鲜花圣会”、“厚德积善馒头会”。除了这些“文会”,还有一些杂耍、舞狮之类的“武会”,以及负责协调管理这些活动的妙峰山管理处负责人王德凤。作者并没有严格区分这些人是佛教还是道教,但在其他采访中倪、陈等人还都是拜佛拜观音的,不过碧霞元君传统意义上还是本土的道家神仙,姑且列入道教吧。2、山西的民间术士。杨高镇(音)上的李姓术士一家。之所以只称他们为术士,而非作者描述的“Daoist yinyang man”,主要是这家人的主要本事是丧葬一条龙和算命看风水,也为了操办白事习练了一些传统民乐。与其说他们是道教,倒不如说更多的是民间信仰(folk religion),而他们日常从事的,也更多的是传统、世俗而非宗教的。3、黄大仙等。简单地提了一笔。其描述的重点在于流传到海外发展的很好,而国内的庙宇曾在Culture Revolution中被捣毁,而在九十年代利用海外资金重建,但丢失了传统的气息。

佛教:1、南怀瑾。作者将南怀瑾这位居士归入了佛教里,简单介绍了他的生平,以及从海外被请回,在太湖边教授国学(而非佛学),顺便指点来访的非富即贵们一些很世俗的困扰。2、正定。正定的临济宗。主要是点到了习在正定任职期间支持了当地佛教的恢复发展,并暗示他虽然是无神论者,依然给予佛教更高的支持。

基督教:基督教的部分,完全围绕成都的家庭教会,特别是选择了Early Rain秋雨之福这个家庭教会展开。不出意料地,作者借负责人和宣教士王怡之口,大力宣扬了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留下的医院学校等正面影响,并有意无意地将这个“家庭教会”摆在了受迫害的醒目位置,强调其始终受到官方的监控和强力监管,虽然被默许但一旦举办活动很容易被打压。然而教会用各种平和忍耐的方式努力发展壮大。另一位恩福教会的彭强则引出了Ran Yunfei等人。

其他:YSL:勉强提到几句被强力管控,没有了。内丹修炼。包括以王立平为师,倡导内丹修炼的红二三代们。王立平何许人也?经历过八九十年代气功热的人恐怕都能明白,当年的气功大师如今换作内丹修炼,本质还是个江湖骗子。若这也能称之宗教,只恐怕各家都羞与为伍。

面对这样一本号称介绍中国宗教的书,你觉得这里是在说宗教么?而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读者,你觉得上面说的这些,和你身边日常所见、所闻、所知的宗教有多少关系呢?

如果因为经历有限或是用功不足,导致有所遗漏,虽为遗憾恐也难免。作者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出版的六本作品有五本是关于中国的,说见知有限显然是说不过去的。如果目的就是冲着非主流去的,那就应明白所述不代表整体,可作拾遗却不该以此惑人。然而作者并没有这么做。相反,作者不但有意选择了这些不具代表性的东西来吸引一些读者,并且努力地将宗教同政治挂起钩来。

在作者的描述中,先借调查问卷表示超过85%的中国人称不“信教”,然后很快地表示,中国人说指的“不信教”并不等于“没有宗教信仰”。随后作者简单地介绍了晚清民国开始因为希望向西方学习拯救中国,包括宗教在内的很多传统文化被认为是落后的而抛弃。很快地切入北京的老倪一家和山西的老李一家,指出是Culture Revolution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是巨大的。在传统文化多过宗教的妙峰山庙会,和半吊子“阴阳师”所代表的“传统宗教复兴”之后,代表新教的成都家庭教会以一种被无形地压迫但是更加透明和民主,代表着公众开始参与和推动社会变革。作者很精巧地选择了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委屈成都了)和农村,包括了佛、道、基督和所谓的小众民俗信仰,再结合一年四时的章节结构,以示涵盖各个类型,覆盖面广。然而在作者笔下,佛道等本地宗教的发展是因为容易管控被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发展甚至得到鼓励,而新教等则被重重防备甚至通过各种手段打压。即便如此,作者依然很努力地在书中夹带政治方面的私货:八九、文革、公知、河殇等都是反复出现的话题,气功、法X功甚至东方闪电这样的邪教都被作为宗教的一部分,甚至也试图将国家政治生活中意义重大的会议丑化作宗教的仪式。

我不知道大赞通过这本书了解中国宗教之类的人,有多少会去看Ran Yunfei关于大慈寺的作品。但是如果有兴趣,不妨可以看看书中提到的比尔波特Bill Porter的作品。相对于作者,比尔对于宗教的态度,显然更加纯粹和谦卑而非浅薄地利用。相对于戴着有色眼镜却自称participatory observer的作者,波特显然更专注于宗教层面的探寻,并不试图做更多的发挥。但是在作者眼里,波特这样的人显然并不太上台面。在他描述中,波特曾是一个收入微博的作者,翻译了一些中国的诗歌和佛经。但是到了2010年,“He became a star.”成千上万册他的作品被急于知道外国人如何看待他们的宗教的中国人而买下。相比之下,或许何伟Peter Hessler这样的作者才是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伙伴。

认真回顾一下作者的生平就不难理解作者对于中国对宗教的态度了。尽管不常被提及,作者因2000年在《华尔街日报》任职期间的报道获得了2001年的普利策奖这一新闻界最高奖项。然而究竟是什么报道使其获得了当年普利策奖的“国际报道奖”呢?答案是法X功。当年《华尔街日报》作者团队报道了10篇作者的相关报道,全部是负面报道,为法X功叫屈或是“揭露”执政党的镇压。(参见《华尔街日报》及《2001-2009年普利策国际报道奖获奖作品的话语分析》王施思)。

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对这样的作品,我绝对无法认为作者足够客观,更无法体现豆瓣书评中高叫的诸如洞见中国,补全国人缺乏的知识体系(??)这样的评价感到一丝的认同。

我相信,我们的生活在变好,中国的宗教也在更加世俗化和伴随着社会而发展。最后,让我为坚定打击法X功的长者+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