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引發災難的,不是複製身體,而是複製意識。
S1 + S2 時間軸
地圖
圖片來自 知乎@逐鹿人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046269
如果我們能複製一個人,會如何?由此可能引發的一系列讓人深思的問題,讓藝術家們樂此不疲。
複製身體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我們今天的科技完全可以克隆一個人了。
不論從生物學還是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克隆體就如同本體的一個孩子,或是他的雙胞胎。這樣的兩個人,並不會引發倫理災難。
「上帝這個詞代表宇宙運行的總規律。上帝創造萬物,萬物皆不同,就像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沒有兩粒完全相同的沙子一樣,從這個意義上看,人是沒有創造力的,人能做的就是重復上帝的創造。當然,這也不是說人一無是處。人的任務就是把上帝的創造重新排列組合,在組合的過程中選擇資續、重組資訊,這裡面有好的資訊,也有壞的資訊。上帝沒有分別心,不會區分真善美或者假惡醜,但是人會這麼做,這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基礎。這也就是老子說的,美之所以成為美,是因為有醜惡。」--《茶書》
真正引發災難的,是複製意識。
身體雖然能複製,意識卻很難。今天的電腦神經網絡的複雜程度,頂多模擬一條蠕蟲的大腦,它們才只有幾百個神經元。而人類大腦有 1000 億個神經元
除了模擬人腦的物理結構,還有其他方法可以再現人的意識。
大數據時代,我們是不是可以繞開人腦的複雜結構,僅從人們在生活中做的無數「選擇」,就瞭解一個人呢?
答案是肯定的。實際上,這正是我們人類瞭解其他人的方式。直接面對面交流未必是瞭解一個人內心的最佳方式,因為人都會偽裝。最好的瞭解他人的方式,就是暗中觀察。
當意識複製完成那一刻開始,就像一個蘋果分裂成了兩個,將要沿著「Y」字的兩個分岔彼此錯開。
這句話,可以解開關於意識複製產生的另一個哲學困境。
當「我」被複製以後,副本還是不是「我」?
我不具有唯一性的時候,谁才能代表「我」呢?
個人意識的昇華使我意識到自我的存在,同時也將我限定在「自我」之中(在束縛內伸展自我,即盧梭定義的自由)
我們大腦的思維方式,其實只是一種演算法模式。這套演算法,和 AI 程式一樣,需要輸入,才能給出輸出。
對人類來說,大腦的輸入信號,就是身體的各種感覺器官的感受,經過大腦處理之後,形成了人的思維。
所以,即便我們複製了一個人的大腦結構,但卻置換了身體,他將會得到不同的信號輸入,也就會產生不同的輸出。從男人變成女人就是一个案例。
以上內容擷取和修改自 科幻作品裡的終極問題 I :什麼決定了「我」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