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鉴书团】看看人家的青少年地理人文读本

太白兔
太白兔 @rousalin
从南极到北极 - 评论

我不知道你们读到了什么,作为地理学教材的角度我很难说什么,毕竟我地理就没怎么及格过。但是!从人文角度还是很可的,给我一种《智慧七柱》和《波斯人信札》即视感(这话也非常stereotype,以及显明了我浅薄的阅读量)(等等!我居然读过《东方之旅》,也加上!书评不够书单来凑)。


智慧七柱(上下册)8.1T.E.劳伦斯 / 2008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波斯人信札8.1(法)孟德斯鸠 / 2010 / 商务印书馆

东方之旅8.2[法] 杰拉尔·德·奈瓦尔 / 2008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章节的排序是按照所讲述国家的地理位置,而非具体探险时间。这样的编排形成了地理上的连贯性,以斯德哥尔摩为起点,一路经过柏林、君士坦丁堡、德黑兰、波斯沙漠,吉尔吉斯草原等等。但这样的安排会让读者对斯文·赫定的个人的了解和旅程行文有些跳脱。

比如在第二章末尾提到赫定在1905年的12月13日到达德黑兰,而他还需要走1500英里的沙漠赶去印度,于是他“买了十四头健硕的骆驼,并让六个波斯人和一个鞑靼人加入队伍”(p.41),照理后面一章我期待读到的是他们在沙漠里发生了什么,可实际上却切换到了1885-1886年的事件。

另外,因为时间的跳跃间隔比较大,40岁和20岁的旅行状态就非常不一样,但两者如果放在前后章就会有混乱感。

我并不是独自一人。大不里士和埃尔祖鲁姆的官员如此好心以至于提供给我六名骑着剽悍马匹的武装骑兵担任护送者。……然后我坐进由三匹马拉着的马车里。马车夫老萨基尔已经成为了我的朋友,他帮我准备餐食并照顾我,我严实地裹着一件高加索斗篷,用防寒头巾裹着我的帽子,舒服地背靠着座位,望着我们驶过的国度。……两辆笨拙的载货车,我所有的行李都被牢牢地绑在了上面,它们有自己的赶车人和看护人员,并由三名骑兵护送。(p.38)

这就是典型的在亚洲旅游的满是特权的欧洲人啊。这个时候斯文·赫定40岁(1905年)。一开始我没注意到这个年份上的细节问题,紧跟着的一章突然穷游了,我就很迷:

我的旅伴们雇了一辆马车,但一开始我们不得不更换马匹,我坐在一个箱子上,在转弯的时候,我必须紧紧抓牢,以免被甩入路旁的深渊。(p.43)

1886年4月6日,……一个年轻的鞑靼人巴基·卡翰夫做我的旅伴,我口袋里大概有30法郎……我们把一半的钱缝在了腰间的皮带上,对于穿越波斯来回2000公里的路程来说,我们的装备是非常轻便的。……这个棚屋顶部低矮,屋内狭小潮湿,爬满了害虫,……当火堆熄灭,温暖的屋子变得湿冷,但对于一个21岁的年轻人来说,这并不算难事。(pp.47-48)

我已经骑了15小时的马,晚餐吃起来比平时更加美味。然后我伸展身子躺在地板上,用马鞍当枕头,盖着一条毯子,这次旅行中我没有睡过其他形式的床。(pp.49-50)

然后也有很多段落让我感觉羡慕嫉妒恨,写下这段话的时候赫定20岁,波斯语和鞑靼语流利:

那段时光恍如昨日。我在俄语语法中绝望挣扎,但在波斯语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学会了一口流利的鞑靼语。与此同时,我计划着去往波斯的伟大旅行。我不知道该如何实现它,因为我的资金并不充足。但我下定决心要走遍波斯,即使是作为雇佣仆人,在道路上赶着别人的驴。(p.44)

以及点题一下,这书让人看到,即便是基础教育,我们都和人家差了几条街。一本地理读本我单从语文角度都觉得很好,没使用怪词怪句的坏习气,写得清清楚楚就像一副速写画,不是很好吗!

撒马尔罕壮观的集市是我在亚洲见过的最为精美的集市之一。货车和商队挤在一起,水果贩子和制陶匠守着他们的货摊,伊斯兰教苦修者在乞讨着,帖木儿和他的继任者在广场四周建造了雄伟的建筑,建筑的外部、穹顶和宣礼塔都覆盖着蓝色的釉瓷,这些发光的带釉瓷砖拼贴出《古兰经》中的字句。花点时间爬上其中一座宣礼塔俯瞰撒马尔罕是很值得的。在这里我们看到数不尽的灰泥房,房子中间是庭院、池塘、水道和花园,在由街道、广场和小巷构成的迷宫里,土耳其人和波斯人摩肩接踵。深蓝色的穹顶映衬在淡蓝色的天空下,被郁郁葱葱的暗绿色树丛围绕着。在秋天,花园变换成亮黄色。而冬天,整个城市都覆盖在白雪中,只有明亮的蓝色穹顶耸立在一片洁白之中,撒马尔罕是一座蓝色的城市,就像印度的斋浦尔是一座粉色的城市。

——————加个未完待续吧,我!真的!读不完了!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