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写不下

EndlessRain
EndlessRain @merlindeath
失踪的孩子 - 评论

时间让一切平静,爱与恨在生死面前也显得轻微,一切都终将衰亡。莉拉在那不勒斯的生活,抚育孩子、继续写作、母亲的衰老与死亡、怀孕与生产、与旧城区建立新的联系、意识到尼诺的虚伪但直到目睹尼诺与保姆交媾才彻底离开、搬到莉拉楼上、孩子们长大离开也离开那不勒斯;莱农还在那不勒斯,商业上的成功、怀孕与生产、蒂娜失踪、恩佐离开、继续活着、消失在那不勒斯。两人又回来少年时,更加亲密地相伴相依,然而事务更加纷乱,一切都不复少年时向上的光芒,万物都在衰微。太多事就那样发生,死亡多到令人麻木,纷争与变化从未停止,依旧是小城区的那些人,时间经过身体借助事件改变面目,最终都消失不见。人心中的情绪是那样千变万化,同时太需要解释来维持生活,莱农坚持用写作来维持自己,其中的挣扎、嫉妒、揣度、爱恨……背后的幽暗、温馨、愚蠢、自私……不需分辨真假只需静静聆听,莉拉选择融入那不勒斯,倾听那不勒斯的身体,不再追究问题,将自己的名字抹去。

前三部删了几个词留在了短评,完整的短评也留在这里吧:

《我的天才女友》 1001

从两个孩子长大到十六岁,共同经历很多同时各自走上各自的路,二人之间的情谊,交织着爱护、嫉妒、比较、期待、欣赏,在对方身上发现自己的可能,现实之下未来的人生出现分别,“但你不一样,你是我的天才朋友,你应该比任何人都要厉害,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不能共同经历那就努力感受,感受现实之中的阶级、经济、性别、政治、争斗与现实之下的羞辱、背叛、计算、控制、利用。以莱农的视角营造起来的对周围人事物的控制感在最后一幕那双鞋子出现时被击碎,在二人看不见的地方发生了更多的事,二人之外更大的世界在计算着伤害并羞辱她们,身周是遍布共谋者的泥沼,被逼着懵懵懂懂地陷入只能被一寸寸吞没。拖拖拉拉快一个月,后三分之一今天一天读完,前面读得零散印象已不太深,恰如此刻自己的回忆,中学比童年更具体。

《新名字的故事》 1005

从卡拉奇太太到赛鲁罗,婚后生活、怀孕、流产、出轨、生子、私奔、同居、回归、再出走、工作;读书、升学、恋爱、毕业、写作。重与轻的交织,前半部分将笔墨倾注在伊斯基亚岛上的那个夏天,十七岁的爱情,夺取、坦白、渴求、沉迷、放纵、嫉恨、自毁……夏天的结局莱农配合着让尼诺与莉拉做爱之后与尼诺父亲在海滩上交合失去处子之身;后半部分是五六年时间里碎片剪影,一边是小社区中的生死爱恨,现实裁剪成一个个片段借由其中不变的人物构成记忆,每个人的痛苦、欢愉、渴求在叙述中呈现,另一边是阶级跃升过程中的恐慌、胆怯、焦虑,新与旧、上与下、富与穷……但是情谊还在,搭公车的作家去看望当工人的女友,彼此之间分隔那么久那么远,但还是看见对方。前半部分恋爱浓度过高,读得很乏味,后面视角转开,又有趣起来。第一部掩藏起来的暴力在这一部完全展开,殴打、强奸、抛弃,以婚姻的名义。

《离开的,留下的》 1009

时代中飘摇,在时间一日一日的流逝中,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的人与事发生,留不下多少印象,只是日常的消磨。莱农的结婚、怀孕、生产、写作、出轨、逃离;莉拉在工人运动中的学习、斗争、妥协、成长;身边各色人物的生死爱恨。视角更开,也更多日常化的叙述,在一个个片段的互动中,既能看到现实生活中与母亲、婆婆、丈夫、亲人、友人充满各种情绪的相处,也能看到时代的风波袭来时不同人的不同抉择。从母亲与工人两个层面直书女性面临的欺压与伤害,怀孕、生产、养育、工作、斗争中被利用、被使用、被遗弃的女性。后四分之一在坦诚与虚伪的交织中讲述莱农与尼诺的出轨故事,彼得罗、尼诺、莱农在佛罗伦萨家中关系的变化、激情与亲情的短暂纠结。莱农以爱情为名逃离婚姻,叙述中是性爱、身体、自由的渴望与勃发,然而给人的感觉却是带点自毁的自愿为奴,换个主人继续为奴,从阶级到丈夫到爱情,从旧的樊笼到新的樊笼;或许,每个人都在自愿为奴。以及阅读长篇小说是种特权。

阅读时闲暇的想法也留在这里吧:

10.1

15:37

标记了《我的天才女友》,写短评时发现整个九月只有一号在认真读书,其他时间都是瞎扯,其他时间也没有完整读完任何一本书,可能是相隔时间最长的两次短评,整整一个月,造孽啊。

总是想起刚读完的结尾,那种羞辱,让两人的真心更显悲哀,彼此之间的怜惜被践踏,好恨,同时了解这种事情在时时刻刻的继续发生,被侮辱与被伤害的人只能忍受着继续生活,希望第二部能不那么现实,造一场梦吧,造一场梦吧。

之前评价《使女的故事》和《证言》时,心里总觉得后者太梦幻,可能是出于自己对现实的悲哀,连想象中的反抗和斗争都轻视了起来,来到那不勒斯更近的情境中,就希望不要那么现实,现实太残忍,即使是想象的欢愉也是欢愉。

10.2

5:30

翻了几页那不勒斯,意识到下午为结局那双鞋子带来的羞辱激动的部分原因在于太久没读过贴近现实的书,上个月的大脑在爽文逻辑里泡了太久,所以对伤害更敏感,但其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压迫与伤害,莉拉的遭遇至今不算少见,可以更心平气和地看和接受。

当然改变不了其中强大的羞辱性质,以及第二部开篇斯特凡诺解释的虚伪,伤害确切发生。

6:36

翻了会书之后继续刷社媒,莱农逃学,莉拉的婚后生活,被禁锢的十七岁,建立在物欲之上的对禁锢的渴求。避不开,如果物欲能满足,禁锢真的是禁锢吗?还是那个持久的问题,所追求的是什么?

10.3

3:59

刷了会社媒之后一边看直播一边翻那不勒斯,第二部第三十六节,莱农带莉拉去参加老师邀请的宴会,莉拉的局促与失落,打开微信读书评论看了几条,被其中的傲慢恶心到,看到的只有莉拉在另一种文化逻辑下的失败,分析其中的来由便只有不读书一条,再批判莉拉在生活经验的低下,乏味,乏味又现实,然而每个人的生活都只是万种生活的其中一种,分隔也是正常。

喜欢两个人一起制造新鞋店宣传照片的部分,抹去现实。

逐渐在故事中从容,不再轻易动情,想到二人的年纪,现在还是都经历过的年纪,等到再过几个小时读到未曾经历的年纪,动情的部分会更少吧。

5:01

喜欢莱农沉浸在爱慕中的模样,热情与努力,那些悸动,太让人喜欢

20:32

翻了两页那不勒斯,黄金档爱情电视剧既视感,出轨边缘,看穿的人说出暗示的话,挣扎的人用行动表达烦躁,无知的人继续天真维持状况。

21:11

没翻书,对纯粹言情的部分兴趣不大,即便是细腻到使人沉浸的文笔,稍微抽离就不想再翻,没有爱情的心灵。

10.4

4:36

一边看小品一边翻了两节那不勒斯,翻到六十一节莉拉对莱农谈论对尼诺的渴望,羡慕被爱。

对于莉拉的出轨,描述得太轻易,其中的情意太浅,显得无聊。

5:25

不想继续翻那不勒斯,太可怜,被困住的人,十七岁的出轨,被计算的婚姻之后一场混杂着太多情绪的性爱能解救心灵吗?还是太看重追求,很多行动都没有目的,只是事件和时机交叠,然后发生。

5:39

可怜又可笑,人都是如此吧,离远些看,都可怜又可笑,为情爱、利益、权力……

6:21

人类在爱里求的特殊太可怜,太轻易地对待他人的情感,称之为猛烈与激情,时日流转之下,都消散如烟。

6:46

继续翻吧,莱农求学的部分想起自己,皆是如此,皆是如此,试,杜甫说“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郑宜农说“你不变的愿望,淹没在茫茫的城市”,时至今日,还是如此。

喜欢河流这个词,最近在微信读书的标记很少有完整一句话,大多是一个字或一个词,杂乱的思绪,连不成一句话。

7:20

不再相信强烈到毁灭自身的感情,人在根源是为了自己,尼诺和莉拉对彼此的渴望,身体上的激情、思想上的澎湃都源于自身,为了自身,为了自身眼中心中的爱,终究在现实中游。

7:55

莉拉出走和尼诺短暂同居这段虚浮到使人很难入戏,莉拉的经历不会让她逃离后的境况那样窘迫,也许是爱情蒙住思考吧。

二十三天的同居,发现尼诺的怯懦,发现自身,曲曲折折的一番情事最深的缘由还是对自己的爱吧,对那个一往无前的小女孩的爱,想让她继续在自己身体中存活。

8:27

没有继续翻,断断续续快刷一个小时社媒,在微博搜“那不勒斯四部曲”时看到阿列木星初转腾的一段话——“诶每次看到这些,包括那不勒斯四部曲,总有种微妙的感觉,就是,太……太异性恋了……散发着一种异性恋气息……就好像生活里有个巨大的完全越不过去的东西叫男人,男人太重要了……不是说这个不好,就是……读的时候心灵世界突然投影进来一个巨大物体叫男的,浑身不舒服”,深有同感,尽管是出于现实中男性的位置进行的描绘,但还是太大,心灵世界不会被那样占领。

12:39

翻了两页,有点不太想继续读那不勒斯四部曲,在几乎每一节都能嗅到异性恋的气息,太过浓烈的男性气味流淌在书中,围着男的转很合理,对现实进行描绘也很合理,只是写得太无聊了。

14:22

一直刷社媒,刚翻一节那不勒斯,第一百节,莉拉得知当她在伊斯基亚岛纠结挣扎痛苦于尼诺的情事时,赋予她现在姓氏的主人正在他们的婚房里坦荡地出轨,她的母亲、父亲、哥哥以及周围的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此事,一种讽刺与揭示,本质上的空无,两个出轨的夫妻共同在岛上进行一场没有出轨的演出。

后一节更佳,莉拉以为“斯特凡诺出轨在先,她的出轨不过是模仿”中的道理在她那里,然而在讲理时被当着孩子的面强奸,权力被展示。

16:56

翻了两节那不勒斯,第二部结构的重与轻,岛上那一个月的时间铺展近半本,后续几年的时间以流水账的形式快速略过,一来一回构筑起文本在时间上的密度,被技巧牵动的情绪。

10.5

5:28

翻了两节那不勒斯,前一节纠结挣扎于阶级与文化资本,下一节被独来独往的教授儿子爱上,过于戏剧性。

6:41

翻了几节,以及刷社媒。

围着男的转是父权社会的运行逻辑,毕竟权力、财富、暴力都在那边,只是阅读这样的困境都让人气愤无力,那些亲身经历的女人呢?那些在千年的时光里折损在其中的女人呢?

9:28

翻完第二部,莱农第一本书即将出版,莉拉在香肠当工人,一次拜访,过去与现在的交织在脑海中,不同阶级的日常,以及各自散发的光芒,困境始终在;视角开阔,莉拉的辗转是困在原地的人,莱农的上升是有路挣扎的人,片片段段,每个人都是真的。

以及结尾尼诺的出现,只是乏味,不喜欢恋爱的戏码,可能是因为觉得她们那样闪耀的生命,不该浪费在那样一个男性身上?但话又说回来,不浪费在他身上,浪费在谁身上呢?是她们的选择,真爱也好,执念也罢,是她们自己的行动。

10:35

写了个短评,还是情节综述,长篇小说的优点是读到中间很难不爱上其中的角色,所以会想要继续读她们的人生,同时又不忍她们遭受苦痛。

10.7

3:12

翻了不到十节那不勒斯,一直在看播,同时刷社媒。

在看直播,同时翻了十几节那不勒斯,还剩一百节第三部就翻完,等到下播就专心翻完吧,不想翻完也翻一小半吧。

意识到一件事,这五分之一的篇幅里没有莉拉的故事,是莱农的生活,见到尼诺、读者见面会、被编辑性骚扰、遇到为尼诺生下孩子的大学生和前男友、结婚前与父母的风波,以及各种情绪在心中的飘荡;第二十七节,开始讲述莉拉的故事。

10.8

15:20

拖拖拉拉在看,莉拉在工厂的生活,与工会的接触,对工人斗争理念的描绘,革命家与生活在贫困线上的普通人,莉拉的抗拒、认同,以及始终不变的自由,越来越觉得莉拉就是那不勒斯的隐喻的解读好,丰富美丽。

20:07

那不勒斯第三部翻了一半,有点烦闷,不想再翻,刷很长时间社媒然后翻一节小说,莱农帮助莉拉的一段,彼此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但仍旧爱着彼此,尽管莱农写了很多的厌烦与疲惫,反而让底色中的爱更加明显。

周围的世界也在快速变化,飞速流转。

21:59

莱农的故事持续,结婚、生产、产后抑郁、母职压迫、出轨,时代的风潮与生活的困境袭来,在其中飘来飘去。

10.9

0:52

在继续翻那不勒斯,到莱农妹妹和马尔切洛婚礼部分,这部书恋爱戏码无聊的主要原因是人太少,就那么几个人扯来扯去,太乏味。

恋爱戏码真的无聊,写得越来越差。

几个人扯来扯去不是不可以,但是要扯得有逻辑,不是拿只笔连来连去,同时削弱故事其它部分的力量。

1:25

越来越无聊,宴会当做重头戏来写,可惜起因就太扯,戏台拉得很大,戏码太无聊。

1:51

在继续翻,原谅费兰特,恋爱戏码再烂,心理叙写太好。

2:05

第一百节,尼诺出现,后续应该就是莱农出轨和回那不勒斯,明天醒来再看吧,太异性恋了真的,太异性恋了。

对莉拉强烈的情绪可能只是写作的锚点,实则不然。

2:44

躺了十几分钟没睡着,继续看那不勒斯吧,把第三部翻完,明天把第四部翻完。

来到莱农与尼诺章节,理解不了,只觉得乏味,困境中的人,可能只能四处乱撞求得安慰吧,能把握的安慰就去把握,输掉死掉等来临的时候再说。

3:02

厌烦都逐渐消失,只觉得可笑。

3:43

一直在看,还是会令人心烦,刚才想到自愿为奴四个字,恍然大悟,一次漫长的自愿为奴,企求有一个全能的奴隶主赋予价值,以爱情的名义,以肉体的欲望,成为奴隶。

作为奴隶的惯性,企求不同于现状的奴役。

4:42

翻完第三本,结束在莱农和尼诺登上飞机,每个人都是奴隶,在不同的层面。

5:55

第四部翻了两节,好乏味,巨大的异性恋。

6:39

翻了几节第四部,为奴,在其中寻欢作乐,寻找意义,一生就是如此吧。

对莱农为奴,又生气又高兴,生气遇人不淑,不过又是一场陷阱,高兴是这次为奴来源于自己。

22:08

一边刷社媒一边翻那不勒斯,已经翻到五十三节;莱农在那不勒斯的日常生活,继续写作、与母亲关系的变化、与莉拉更多的接触、与尼诺关系的维持、怀孕;五十一节莉拉提到界限消失,世界的粉碎,碎片混杂在一起。

恋爱戏码还是无聊,为了男人舍弃的一切的女人看过太多,即使谈论再多的进步思想,即使解释再多的情感缘由,还是觉得可惜和愚蠢,然而谁不愚蠢呢?总是为奴的人,也许还是体验?没有体验过激情的人,是不能理解的吧。

22:21

莱农对尼诺追逐背后的爱情,或许是流传千年又泛起波澜的时代气息,如同当下年轻人对革命斗争的渴求,欲望找到名目纳入身体转为自发。

也不再生厌、可惜,情绪波动越来越小,还是太傲慢。

1:38

那不勒斯第四部来到77节,莱农的生产与母亲去世,母女这一段写得真好,那么多年的爱意在几个场景中呈现,只是可惜太晚,太晚;目睹尼诺与保姆交媾,酝酿好多节的关于尼诺本质的叙述让人在读到这一场景时并没有那么多冲击,也让尼诺的人物形象更无聊,一个只会性交的动物,但也让两人的爱情显得更讽刺,莱农那么多的激情愉悦纠结痛苦,不过是性交工具的内部事务。

2:38

主要看直播,同时翻那不勒斯,第三部后段开始到第四部全程开着书评,每次莱农对尼诺入迷,点看书评缓解下心梗,感谢不知名网友。

5:19

还剩小半本,莉拉孩子失踪,一切还是在继续,还是一样的交谈。

6:40

乏味,为了翻完而翻完。

9:18

那不勒斯翻完。

三天时间基本都在翻那不勒斯,越到后面越轻盈,一切就那样发生,生死随意地被安置,漫长一生,第一页弄丢洋娃娃的小女孩已经在死亡面前。

简单的词汇在这样浓重的叙述中太过轻佻,漫长的时间容纳一切,莱农与莉拉,女与男、死与生、贫与富、下与上……一切都不过是片刻。

看了下短暂的记录,发现第四部阅读时没多少想法,确实是,心中波动很少,一种回顾的从容,一切都可以接受,一切都放任发生。

为了翻完而翻完是假的,如果不好看,怎么能做到一口气翻完?但也确实越到后面越不想记录想法,只想跟随故事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