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感动圆满,细一品空洞乏味。
本来想好好修改一下这篇评论,但是实在太懒,拖了几天没写完,就把草稿发出来算了。
最大的失败就在于影片从头至尾没有保持一个平视的角度来展现这个群体。雨夜中男主对女主的倾诉是对自我的审视,却被曲解成了“比惨”和“埋怨”——这样一个大好挖掘主角内心(至少在我看来前面的铺垫有一部分目的在此)的时机,却被导向了说教;但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笑着面对苦难?为什么一定要报团取暖?为什么不能考虑和真正正视死亡?
而令人极度不适的一点就在镜头对易烊千玺身体的凌辱——请允许我使用这样的词汇——他被以一种娱乐大众的目的展现在大众面前大众所期待的他的肉体;毫无价值的男女主的爱情线也几乎是出于消费易烊千玺的心态。(并不是说不能加爱情线,只是片子里的爱情线实在过于鸡肋。)
影片唯一可以出彩的地方在于亲情线的塑造,不论从两个家庭的对比还是从一条陌生人病友的支线的对照,都在铺垫亲情这一线。然而,同样地,这里也充满了说教:陈腐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之观念已不必提;从头到尾从父母本身到周围人的叙述都充斥着对主角自我存在价值的消解——这也是最让人失望的地方,主角作为患癌者的自我内心的寻索和对意义的探求终究被主流观念“无意识化”了。鞠躬一幕乍一看一家人齐心协力共度难关,但这是全然理想化构建出的家庭关系,然后把家庭作为一个重担压在了患者身上,这真的妥吗?
本该令人感动的那段父母的vlog在文本层面上也是一大败笔,明面上说“没有儿子的一天的生活”,叙事中儿子却时时刻刻在场——说到底还是为了说教。
吴晓昧除开导演作为自身形象的一定的投射之外也实属没有存在的价值。在此之外的一众配角几乎都是靠刻板印象堆砌起来。
快餐式的喜剧段落,开头和女主之间的打情骂俏还有城市冒险简直就是抖音短视频的大合集。在男女主的互动中,男主作为一个被动的“内向型”人格被强制带入了一种媚俗的盲目乐观的逻辑。
内心独白限制了解读的空间 Show or Tell?
奖励小红花一方面可以理解为鼓励,另一方面“小红花”也往往出现在规训式的语境中,它作为对客体接受或顺从某一逻辑的奖赏而出现。“小红花”作为影片的标题似乎想要承担起中心意象/象征的作用,但是它却完全不必要/可替换。
先入为主 给定 自我发挥(脱衣—内裤图案—玩具)
为了制造戏剧冲突而刻意制造冲突,前后生命力(字面意思)强弱的主体轮替非常刻意。
平行宇宙?失败的刻意浪漫罢了。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缺少诚意的,俯视的,取悦大众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无论对于这个群体本身,还是在群体之外的人,意义似乎都不太大。它没能提供一个思路和方法,即我们该如何去思考死亡(当然我也不能臆测导演目的确实在此),而影片中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苦中作乐”,在女主死去的一瞬间失去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