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阿良](https://neodb.social/media/profile_images/2024/2/24/O40QiIOR0_1R8fT_R0Q2_IlNO8w.jpeg)
昨晚看完后心情沉重,和小呢聊了很久。
性侵害的受害者为了消化自己的创伤,往往会通过把这种侵害浪漫化来避免直面创伤的痛苦,解除痛苦的方式就是不承认自己被伤害了,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发现,因为房思琪已经教会我了。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感慨:原来censorship的土壤不止是极权政府,还有资源极度倾斜的资本主义,手握庞大资源的上位者真的可以为所欲为。除此之外,日本的耻文化原来也可以这样吃人。在微博上又看到喜多川葬礼上杰人大合照,想起报道里记者在J-pedia上划过长长的无止尽的junior名单……这么多鲜活的生命都在或者曾经被权力侵蚀,而所有的人都可以扭过头对其视而不见假装不存在,似乎只要假装不存在就万事太平。这种冷漠的懦弱或者懦弱的冷漠被修饰在一层得体的礼貌之下,让人更加窒息——在个体的需求、探索、情感被无视的社会,生命和蝼蚁有什么区别?
同时我也要小心不轻易滑入制造他者的陷阱里:难道他们真的和我们不一样?难道对日本人来说,男孩被成年男性性侵真的是一件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难道我们真的不应该用其他文化的社会道德和法律标准去审视日本社会发生的事情?——可是这样不就和用“文化差异”去合理化某些地区某些民族的频繁家暴变得一样了吗?
啊无解。
之前在简中网络上看到BBC要出纪录片的消息,以为是有很多证据罗列和多样采访片段以及冷静的旁白配音组成的那种严肃记录片,没想到其实是这种以记者单人为主角采访人物以及地点的新闻报导形式。我虽然不太看BBC,新闻摄取量也不大,但是常常看油管上Funk赞助的Y-Kollektiv频道,其形式与这期报道相同,也是以记者为主角的跟踪报道,记者主导的行动串联起所事件和人物,记者本人的chara毫无掩饰地展现在镜头前。我其实很喜欢这一类报道形式,因为很主观,而且也毫不掩饰其主观性,所以能很清楚地了解是一个怎样的人在用怎样一双眼睛看待这个事件,于是作为观众我可以选择是否和这个立场的记者站在同一阵线。这种视角也很微观,不是从上而下地俯视全貌,而是从一两个线索切入,让人和被采访者产生更加亲密和生动的互动感,至于这个切面会抵达怎样的深度则由记者的能力、资源而定。
看完报道后其实很一目了然,记者资源因各种客观条件太过有限,没法进行真正的深入报道(能感觉到记者也被相当地shock到了,原来一个这么大的公司面对这么重要事情居然是可以选择逃避且不用承担任何后果的),所以是否选择跟记者站在同一视角去看待整个事件的残酷和荒诞成了评价这期报道的标准。作为一个外国人,一个被日本流行或边缘文化滋养但是不归属于日本主流社会的人,我相当理解他的震惊和无助,也确实再一次通过旁观者清的外人视角看到了事件的荒诞和残酷。但是对于身处日本主流社会以内的人,真的会被这样的报道动容到并且开始思考改变吗?还是会觉得:啊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有什么问题呢?
再说一点题外话:
如果是我自己的话大概不会注意到,但是小呢说他有点不习惯英国人这种得心应手到哪里都离不开的small talk:比如每次和新的被采访人见面时都会发出一些在他看来完全没必要以及在德语采访里也绝对不会出现的“oh what a lovely place”之类的寒暄客套开场白。我笑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