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正义
一、
冲突是戏剧的基本要素之一。而最高级的冲突是价值观念的冲突。本剧作为《人民的名义》的第二部,曾定名为《人民的正义》,而关乎于“正义”的定义,就是本剧最大的冲突,也是我觉得本剧最精彩的地方。
这个贯穿全剧的冲突,在最后一集彻底爆发,最终boss米振东和男主角冯森展开了一场辩论,冯森的正义论击碎了米振东的正义论。冯森的正义论认为正义是程序正义,绝对正义,正义是法律所定义的,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是属于“人民的正义”;而米振东的正义论认为正义是结果正义,相对正义,正义是个人定义的,个人拥有正义的定义权和执行权。而这两种正义论的背后所隐含的最核心的价值观甚至可以落在人类永恒所讨论的,究竟是集中制,还是自由制,究竟是平等,还是自由,究竟是走资,还是走共,诸如此类的左右道路问题。
而本剧能够将其冲突建立在如此深入的一个价值理论上,已经是站在了国产剧的巅峰了。
二、
另外一个值得赞赏的点是本剧剧情逻辑并非是以主角为中心的。去评断一个剧,一本小说,一部电影,其各个人物的行为逻辑是否合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往往有很多艺术作品其情节展开是以主角为中心的,主角需要什么,配角就提供什么,配角所有的行为逻辑都是为主角服务的,而并非以自我为中心的。经济学中有“理性人假设”,我觉得艺术作品中也应该有类似的思维方式,剧中的每个人的每个行动要有其自洽的逻辑,要服务于其个人的目标和想法,这是一个合格的作品所应拥有的。作为一部国产剧,一部以政治为题材的作品,能够做到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赞赏的。
三、
这部剧的政治觉悟挺高的。里面的正面人物都有很高的党性,也在贯彻党的思想理念,坚持为人民服务。但另一方面,人物又具有政治智慧,懂得如何利用一成不变的规则来实现个人的目的。反面人物如此,正面人物亦如此。
其实这是应当警醒的一个问题,懂得规则的人开始慢慢利用规则,在规则里跳舞,甚至是蹦迪。当黑社会开始穿上西装,开口闭口就是合法合规,这种黑恶势力往往更难对付。同样,当部分的公仆开始利用自己与群众对于规则的信息差,开口就是官腔,面对事情就是踢足球,甚至是利用职责之便违法犯罪,这也是极难对付的。所以在规则之外,就更应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高党员党性,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同样的,本剧的犯罪手段也是类似的,通过创造各种人为的巧合,使犯罪发生。这种犯罪具有极高的隐蔽性,犯罪的每一环都看似合理合法,但是当其拼凑在一起,便形成了犯罪。但是法律重视逻辑链条和因果关系,重视主观心态和客观结果,企图通过这种方式逃脱法律的制裁简直是天方夜谭。
四、
这部剧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广告植入过于生硬,煽情部分有些冗长,也犯了很多很基础的法律错误。其整体为了商业性和艺术性做出了很大程度上的妥协,影响了整部剧的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