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爱书人的幸福人生

苗儿
苗儿 @Exhilarating
岛上书店 - 评论

初读《岛上书店》时我不断想起另一本书:《查令十字街84号》。和《岛上书店》一样,那也是一个关于爱书人的故事。然而读着读着,两本书在我的印象中分离开来,逐渐远去。《查令十字街84号》停留在上世纪中叶,笼罩在阴霾的英伦天气下,面前的《岛上书店》活泼,温暖,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和爱。

作者加布瑞埃尔泽文毕业于哈佛大学英美文学系,在此之前以青少年读物闻名。她也写剧本(《与其他女人的对话》,是个颇乖巧的彰显独立精神的电影)。《岛上书店》是她的第八部小说。该书在各类畅销排行榜上成绩非凡,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也许该视此为爱书人的庆典。《岛上书店》每个章节的名字都来自著名的短篇小说,令初看目录的我产生了此书是短篇小说集的错觉;该书的字里行间全是关于各种书和书中人物的典故;书中的人物喜欢掉书袋得离谱;它的主人公——脾气古怪的书店老板A. J. 费克里——不是那种可以令人一下就爱上的。在第一章里,他就以苛刻的态度对新来的图书推销员大放厥词:

“我不喜欢后现代主义、后世界末日的背景、已亡故的讲述者以及魔幻现实主义。… 我觉得关于大屠杀或者世界上任何一种大悲剧的虚构文学作品都令人反感…我不喜欢按侦探文学或者幻想文学的路子来写类型小说… 我厌恶电视真人秀明星请人捉刀的小说、名人的图文书、体坛人物的回忆录、搭电影顺风车的版本、新奇玩意儿以及——我想这不用说——关于吸血鬼的书。我几乎不进处女作、鸡仔文学、诗集和翻译作品。我也宁愿不进系列书…”

了解一个人的最好方法是去问他喜欢什么书。借读书的品位来写人是《岛上书店》永恒的手法。当阅读者(我们)与书中人物对书的喜好产生共鸣时,书的魅力就荡漾开了。那就像一个隐秘的俱乐部,只对听得懂暗语的人开放。(同样不喜欢后世界末日背景的我只想给A.J.鼓掌。此外,妮可讨厌西尔维娅普拉斯真是大快人心。)

第一章中阿米莉娅登场时,泽文用这段话向我们介绍她:

“她妈妈喜欢讲,是小说害得阿米莉娅找不到真正的男人。这种话侮辱了阿米莉娅,因为这暗示她只读主人公是典型浪漫主义者的作品。她并不介意偶尔读一本有位浪漫主义主人公的小说,只是她的阅读品位要比这宽泛得多。再者,她虽然很喜欢作为书中角色的亨伯特亨伯特,但又接受这一事实,即她不会真正想让他成为自己的生活伴侣、男朋友甚或只是泛泛之交。对于霍尔顿考菲尔德、罗彻斯特先生和达西,她也持同样观感。”

这是对一位成熟理智女孩的最佳描述。哪个爱书的女孩不是从浪漫主义小说和其中的主人公开始的?从《简爱》到《傲慢与偏见》,若要我说,大概还有既抄袭《简爱》又抄袭《傲慢与偏见》的《北方与南方》。等到《洛丽塔》和《麦田里的守望者》,就跳出了浪漫主义男主人公的格式。

泽文花了近300页的篇幅表达对书和阅读的爱,以及对现代图书出版,阅读方式和未来的独特见解,这是我最喜欢此书的地方。泽文是骨灰级读者,图书出版业内行中人。她轻车熟路地在故事中安插了无数书籍周边的细枝末节:爱书人的“势利”,对作品的评论和对写作手法的探讨;对卖书营销手段的打趣……其中有真性情的袒露,有对爱书人善意的嘲讽,甚至中学生的获奖习作也混进来了。玛雅那篇稚嫩却动人的短篇小说令人含泪,何况前文居然还有其他学生就此习作七嘴八舌的讨论,使人暗笑。这些围绕书籍的180度全方位描述极富营养。从某种程度讲,正是这些赋予《岛上书店》独一无二的魅力。

爱书主题之外,加布瑞埃尔泽文以轻松幽默的口吻讲了个令人不忍释卷的精彩故事,其中悬念迭起,关键处又常有出人意料的起承转合,这也是本书对所有读者都具吸引力的原因。这是一个孤独的心灵重新学会爱和分享的故事。A.J.给心爱的女儿列书单,那些书穿起了他的人生故事,我们读到他对那些书的看法,也读到他对女儿的爱。

“我们读书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单。我们读书,因为我们孤单;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我们并不孤单。我的生活在这些书里,他想告诉她,读这些书吧,了解我的心。”

然而本书最令我感慨的人物不是A.J.费克里,却是警官兰比亚斯。他本是一个极少读书的警察,只偶尔看犯罪和侦探小说,但在A.J.的熏染下,他渐渐开始读不同作家不同类型的书,甚至组织了最受欢迎的“警长精选”读书会。该读书会被迫制定了“缴械在外”的规矩。到小说结尾,兰比亚斯不但成了爱读书的人,而且对爱丽丝岛的文化传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小说的结尾是圆满的。新的销售代表雅各布来到小岛书店,他酷爱读书,充满热忱,迫不及待想要推荐他手中的新书,并认为人人都会爱上那些书。这与阿米莉娅在首章的亮相首尾呼应。此时兰比亚斯是新的A.J.费克里,雅各布是新的阿米莉娅。泽文的意思似乎是:阅读和出版会在未来一直持续下去,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