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念的尽头

林象
林象 @lithiumflower
乡愁 - 评论

本科一年级的时候主动认识了一个笔友,在他的推荐下去中科大旁听了一节艺术史课程,他的前女友给我带了个路。迟到了,不记得是因为我的原因还是她的原因。一进教室,正在放这个电影,当然已经是后半段了。后来我只记得诗人手持一节蜡烛不明不白地在寒风中踯躅前进的场景。什么都没有看懂。

M在课堂上说你们应该看塔可夫斯基的每一部电影,我就想起这部来。同一节课上他还讲了《瓦尔登湖》,讲这部作品的场景意向是如何与那个时代一起塑造了之后欧洲人对“接触自然”的观念。谢老师在小学推荐这本书时我就买了,看不进去,一度以为自己不喜欢看书。

一度以为自己不喜欢看所谓艺术电影。

这次全片看下来就明白了,是多米尼克,那个有工程学位的疯癫的当地人,他认为这个世界已经腐坏了,但是只要有人能手持一截蜡烛走过整个温泉水池而让烛火保持不灭,世界就能被拯救。他因为疯癫的举止而被禁止进入温泉水池,所以拜托诗人去做这件事。后来多米尼克去罗马的广场上演讲,说你们睁眼看看这糟糕的世界吧!然后在准备好却播放失败的贝多芬交响乐中点燃自己。与此同时,那个欲意从意大利返乡的俄罗斯诗人,为了多米尼克的信仰多停留了一天。他在前两次烛火都在途中被风吹灭并不耐烦地重新走回起点之后,终于成功护送烛火抵达了彼岸,同时心脏病发。他再也不能回到俄罗斯的故乡了,或者他已经回去了。

手持一截蜡烛走过整个温泉水池而让烛火保持不灭,这样世界就能被拯救——这是多么奇怪的执念。类似奇怪的执念也频繁存在于我的16岁之前,那个我一直认为这个世界错了的年纪里。后来我发现错的不是世界,错的只是我罢了,于是所有的执念就此瓦解。再后来我又意识到,这个世界和我,他们都是错的,或者他们都没有错——这是完全一样的。

多米尼克口中“被拯救”的意思,就是回到从前,河流没有被污染,人与自然能够保持亲密关系的年代里。他说“我们要回到生命的源头”,但什么才是生命的源头呢?欧洲人认识自然的历史太短了,18世纪之前他们仍然遵从着圣经的教诲,认为自然是邪恶的化身。

你再多知道些事情吧,你会发现执念的尽头是荒谬,而荒谬是没有尽头的。你想拯救世界、拯救所有人?你的信仰实际上意味着重塑人性,而这可以说是世间最大的疯癫。

我喜欢结尾的三个剧情安排:一是多米尼克站在雕塑上慷慨激昂地讲话之后,从口袋里拿出草稿看了看,小声自言自语了一句,啊,这里忘记讲了;二是最后播放失败的贝多芬交响乐,多米尼克心目中伴随着壮烈的音乐在火焰中燃烧自己的情景,最后只陪伴着磁带损坏的声响;三是最后诗人忍受着心脏病的剧痛将蜡烛小心翼翼地摆好,随之倒地不起。

我已经不记得小时候我为了那些奇怪的执念都做过什么事情了,但我明白了一件事:原来我曾是一个拥有信仰的人。

我想我不会再那样做了。

塔可夫斯基怀念的是什么呢?童年的故乡、母亲的怀抱、俄罗斯的天空还是逝去的时代?

我呢,我怀念的又是什么呢?我念想中的清澈世界,我不曾涉足或者未曾发生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