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薄荷糖》气哭后的激情之作
注意:本文有剧透,创作于6.13深夜
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个世界要给男性这么多同情?他们所有的暴力都是可以理解的、有原因的,但女性是无辜的、其他他暴力的对象也是无辜的啊!再说到底,发动战争、引发男主不可修复的创伤的是谁?不也是男性吗?
1979年男主金英浩认识了初恋,唱着美妙的民谣,独自一人远离人群,望着来往的火车,流下了热泪。这是故事的开始,也是影片的结尾,我想导演想说的是「男主从这一刻开始,生命就再也没有轻松过,也不再属于自己」。我不禁想问:有什么必要?
女性角色工具化
电影中的女性角色不少,但全部工具化,全员热恋男主、无尽献身,没法不让人觉得是导演自己的投射。具体来说:
- 初恋女友:这位女士在1979年认识金英浩并进入热恋,做着「包装薄荷糖」的工作;1980年英浩入伍,她经常在给他的信里寄糖,并大老远地去部队找英浩但没有见到;1984年去英浩所在的新城市找英浩又送给英浩自己攒钱买的照相机,被英浩拒绝并当面看着喜欢的男人摸其他女人,带着相机回了老家结婚生子;1999年人生即将结束还说着希望再见英浩一面又托丈夫把15年前的相机交给了英浩并表示「这只是我代为保管,这是你的」。
- 妻子:这位女士在1984年认识金英浩并狂热地爱上了他,求着金英浩教他骑车、一起看电影;在餐馆做服务生的她经常被客人性骚扰;在金英浩与初恋见面分手之时,被英浩当着初恋的面摸了屁股;当晚他和英浩睡到了同一张床上并主动裸着;1987年她怀孕而丈夫却总是不回来,到快生产了丈夫却跑去其他城市抓罪犯、和陌生人约炮;1994年她和别人偷情被丈夫抓到裸身暴打,也应该是了解到丈夫与其他人的亲密关系;请丈夫共事的人来家里吃饭祷告实在忍不住哭了起来,而丈夫就此就离开再也没有回来;1999年他忽然深夜敲门说想看看女儿和家里的狗,而当年他最讨厌狗了。
- 秘书:长期婚外情对象,但说一句「亲爱的」都要被怼;
- 炮友:1987年在小城里开酒馆的姑娘,见到英浩就扑上来「大叔我今天能做你的女人吗」,晚上听闻了英浩要找初恋还说「就把我当你的初恋吧,你想说什么?」第二天还认认真真地等待他来一起吃早餐。
这里我只有一个问题,导演把哪个女人真正当人了吗?有任何一个女人是不为了男主的存在而存在的吗?有任何一个女性的感情发生不是为了衬托男主的境遇、情感吗?
当然啦,在李沧东眼里「女人不是人」也很常见了。
暴力、裸露是否有必要?
我来简述一些我能记得起来的暴力、裸露镜头。
- 1980年战时,金英浩在第一天战争的夜晚和队长一起掉队了,他说着「我的靴子里都是水」表示自己走不动了,脱下靴子倒出来许多鲜血,原来是他的脚中枪了;
- 1984年金英浩刚当上警察,还不知道要怎么使用暴力。被前辈指挥去拷打一个罪犯,打得满手是屎;
- 1994年喜欢金英浩的餐店姑娘在被他当着前女友面摸了之后,当晚裸着睡到了他床上;
- 1987年金英浩与同事在路边抓到了一个罪犯的同伙,对着他的头一顿暴打,并把他按在水里窒息拷问;
- 1987年金英浩来到异地,与酒馆小妹裸露;
- 1994年金英浩抓到妻子出轨,两人均裸露,英浩暴打两人;
- 1994年金英浩与秘书车震;
我明白需要通过「暴力行为」来表现男主被战争影响、逐渐变得失去人性,但如我在《无罪之最》的点评里写到的,导演最终选取什么样的片段、镜头,其实影射了导演拥有何种趣味。如果要我说,1999年45岁的李沧东,眼里没有人、没有七情六欲,只有自毁与电影。
战争、历史、金英浩没有第二个选择吗?
我简单了解了一点点韩国的历史,大致能把李沧东选取的几个时间点的事件串起来,也能稍微给故事补充一些没细细讲的历史背景。
1980年「光州事件」,学生和工人游行抗议要求撤销戒严、总统下台,却遭到武力镇压,造成大量伤亡。从1984年警察前辈说的「你当时也是工会的」可以猜出,金英浩在进入部队前可能也是工人运动的一员。也就是说他在战争中是在镇压他所在乎的人。如果是这样,真的能说他所经历的这些是战争带来的创伤吗?难道作为个体的他在每一次战场上的抉择之时,就没有责任吗?
每一个微小的举动都是自己的选择。如果说入伍、加入战争是迫不得已,那么杀死女大学生真的是意外吗?面对被刑讯逼供的囚犯一定要继续前人的做法吗?再次面对1987年的民主运动作为比较资深的警察的他真的没法做什么吗?再往后对待妻子、出轨、做生意,又真的有哪次人生是别无选择的呢?
男性导演总是刻画男性生存的艰辛,所以他们所展现的残暴都是因为他们经历的苦难、都是可以被原谅的,真的是这样吗?并不是所有人都从苦难中产生了暴力,更没有任何针对无辜人的暴力是可以容忍的。
男人不应该获得这么多的同情。
为我第一次「气哭」的电影写作如上文字,希望我未来不会再看到这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