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面意义上的随想一下

POV切换很有意思,全文书信体的格式也很精彩。 恺撒的笔触作为开头,风趣潇洒,意气风发,他作为屋大维权力的引路人,也奠定了他一生的追求。 安东尼的嬉笑怒骂栩栩如生,他饮酒作乐,不分昼夜,他也勇往直前,慨然奔赴命运安排的结局,奔赴那亚克兴海湾的岬角,“您的丈夫无愧其英雄之名” 西塞罗在书信里抱怨自己的低档房屋买卖和小型艺术品采购很灵魂啊,但其实我还想看更多和阿提库斯等人互动的内容,还有行省包税人之类的() 阿格里帕未完成的自传想必是遵循历史,且此卷残篇也早已佚失了,作者的仿作很有阿格里帕严谨朴素的特色,出现在中部位置,作为结构上的分野。在尤利娅的视角来看,“阿格里帕死后,我父亲的一部分也死去了,他不再是原来那个人”
(想到某部作品里屋大维迎接凯旋的阿格里帕,将他介绍给新任妻子利维娅,原文是“利维娅,阿格里帕回来了,我的心,我的灵魂,我又一次得以完整了!”哈,想到西塞罗曾经在书信中称妻子特伦提娅“我的光,我的希望”这何尝不是一种互文()) 梅塞纳斯,维吉尔,贺拉斯,作为文臣,在奇妙的地方发挥作用,他们展示着新建帝国的荣耀,同时尽力抹掉还在发烫的血迹,歌颂英雄史诗和田园牧歌,“我将以他之名凯旋,神圣的奥古斯都,身披紫衣,驾驶一百二十匹白马拉的车,奥林匹斯山的围栏也无法将我阻挡”
萨尔维迭努斯,被塑造成偏于悲情的文学形象,作为“叛臣”,叙述中和阿格里帕相对,映照出后者的“忠臣”属性。尤其是两人对于谁先称屋大维为“恺撒”,记载不一,都说是自己,一想到萨尔维迭努斯留下的只是草稿,阿格里帕的作品却被定位为正式的立国史书,使人玩味。
插入了很多有趣的小角色,史书中声名不显,如屋大维的乳母,她在屋大维流放女儿的当天出场,作为他“父亲”身份形象的对照,彰显他的残忍,悲凉和身不由己。她嫁了一个好人做丈夫,生了三个儿子,并且回到了度过童年的屋子安度晚年,桩桩件件都是凡人的幸福,都是君主不曾拥有的。
屋大维娅,她的儿子战死,女儿也因为屋大维对婚姻的指定失去丈夫,她最后回到韦莱特里自我封闭,从空壳中来又回到空壳中去。她在听马尔凯卢斯的悼文时晕倒,醒来感叹“也许有一种生活,一种权力不占据那样恐怖的地位的生活,也许那样太过平凡卑微,可在不朽的众神眼里看来又有什么区别?”
尤利娅,可怜的姑娘………………………她真的很愚蠢(轻轻),不过她对“动力”“权力”的理解很悲凉………
不过说实在的,反复看这玩意让我注意到了许多之前没注意到的部分吗。比方说,西塞罗的第一任妻子,和梅塞纳斯的妻子兼屋大维的情人,都叫“特伦提娅”。还有,西塞罗,雷必达,阿格里帕,安东尼,克拉苏,都叫“马库斯”,狂笑,门外汉昏厥在入门时()
看的实体书,边栏上全是几年来层层累累的笔记,好想现在看到啊,奈何书在家里人封在学校()叹气,而且这书居然还是轻型纸,我的书已经开始泛黄了,这种书,还这么贵,居然还用轻型纸,有没有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