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人的证明完成——青崎有吾之直观
摘 要:虽然笔者确实喜欢青崎老师的作品,但若说这是一篇多么严谨的论文,那就连身为作者的笔者都觉得可笑。虽然通篇采用了论文的格式予以撰写,但笔者只不过是选取了一个看起来足够有噱头的呈现尔尔。另一方面,本文的内容更贴近于作者论的调性。不过,笔者也不觉得光靠自己粗浅的理解可以给出多么有说服力的论证。在此强调,笔者最擅长的,只是综述性质的杂谈文章。因而,本文最大的功效,只是梳理笔者脑海里那些紊乱的所思所想。
关键词:青崎有吾;作品浅析;综述
0. 一开始是想当漫画家的
距今十几年前,日本某高中的网球部内有一名相当爱读书的部员。他的行事与众不同,在集训中大伙都在熟睡的夜间,只有他会甘愿在凌晨三点钟爬起来,借着旅馆内消防梯处的灯光,静静地读完一本警察小说。待到白天早饭时间,他便会无不得意地向自己的伙伴提及这件事情。
在与某人闲聊推理小说相关的内容时,他向对方推荐了某位名家的某本著作。他决然不会预料到这一次的推荐会被那家伙,在多年后与另一位名为円居挽的作家的访谈中提及,更不会意识到,当时正在与之闲聊之人,日后会成为怎么样的作家。
那本书为埃勒里·奎因所著,名为《恐怖的研究》。这是那个人第一次阅读埃勒里·奎因的著作。
那个某人的名字,如今相当为人熟知——
青崎有吾。
出生于1991年的他,在读过这本奎因的福尔摩斯仿作后,才去读了奎因的名作《X的悲剧》。在这本至今仍然是所谓“逻辑流”作品的巅峰之一中,青崎感觉到了与自己所追求的相当接近的东西,自此便喜欢上了奎因。
当然,这不是他第一次阅读推理小说。
在小学时,青崎有吾就有读过福尔摩斯系列与江户川乱步的少年侦探团系列。只不过,在那个时候,他并非是“推理迷”,而更多是“幻想作品迷”。
并非一边倒地阅读推理作品,给了青崎足量的阅读空间。某种程度上,这也算是为其后的创作方向铺平了道路。也由于对海外幻想作品的喜爱,青崎自然而然地接触到了诸如黛安娜·温尼·琼斯、萩原规子等幻想文学大家的作品。
在笔者看来,这一部分的阅读经历在日后成为了青崎创作『Undead Girl·Murder Farce』的铺垫。当然,此时此刻的青崎有吾其实并没有想过要成为小说家。
在最开始,青崎有吾想要成为的,其实是漫画家。青崎在与円居挽老师的对谈中坦言,在高中一、二年级的时候,为了成为漫画家,自己曾尝试模仿大暮维人老师的画风——若是对此方面有所了解的话,自然可以理解青崎对其的喜爱,以及“模仿”这一行为的必然失败。作为日本知名漫画家的大暮维人,其强悍独到的绘画功底自然不可能是仅仅靠兴趣模仿即可学得的。
不过,其实这个时候的他也不会想到,未来自己依然获得了与大暮维人老师合作的机会。其将会为他所著的不死少女系列绘制封面。当然,此处就不予过多展开。
而另一个原因就是当初在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的漫画『バクマン。』,其本是讲述立志成为漫画家的少年们的故事,却让青崎老师选择放弃了漫画家的道路,转而去当了小说家。顺带一提,『バクマン。』的作者组合上一部作品,名为『DEATH NOTE』。
当然,现在的青崎有吾不仅手握几部漫画改编的作品,还从去年开始担任了漫画原作一职,成功推出了『ガス灯野良犬探偵団』一作。从某种角度而言,也算是圆梦当初了。放弃了想要成为漫画家后,青崎有吾于大学时期参与投稿,而后一举出道成为了小说家。这部作品名为——
『体育館の殺人』
1. 这就是——证明完毕!
若要提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逻辑流推理桥段,恐怕身边的推理迷多少都会想到某位名叫里染天马的家伙在体育馆内针对一把伞展开的那段可以说是丧心病狂的大段推理。
实际上,在笔者与朋友交流的过程中,也发现近年来涌现出了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推理桥段,诸如白井智之的循环推理与幻觉分类、井上真伪的否定之否定、榊林铭的无限阶梯、纸城境介的三十五人谎言论破。而在其之中,『体育館の殺人』中的“伞的推理”却与上述均有不同,既不是靠特殊的逻辑结构予以构造,也不是通过堆叠大量事件进行串联形成庞大的推理量。
青崎有吾出道作中的这段“伞的推理”,在某种程度上,相当朴实——仅仅只靠一把伞,结合着人物的行为、场景的限制,展开了暴风席卷一般的推理分析。通过最底层最简约的谜题设计,从一个事实引发广博的逻辑推理,此点相当值得称赞。
而这部作品,不过是青崎有吾尝试进行出道投稿的第三部作品尔尔。
在大学里,决定以小说家身份出道的青崎有吾先是向轻小说的奖项进行投稿,落选后听取评审建议转而向推理小说奖项——亦即鲇川哲也奖投稿,结果一发命中,成功出道。这也让他获得了“平成时代的埃勒里·奎因”之称。(虽然里染天马系列是“馆系列”就是了。)
时至今日,青崎有吾所创作的里染天马系列中,『体育館の殺人』依旧是好评相当之高的作品。古典而量大管饱的逻辑推理,加上完全展露自身宅属性要素的轻小说风格,让本作在各种意义上都是极具作者个人风格的。青涩之处尚有,而优点也极为突出。(当然,青崎有吾当时其实并没有自己的作品算是“轻推理”的认识,其推测或许是恰好顺应了当时的时代氛围。)
说回最开始提及的“伞的推理”,依照笔者个人的浅见,这一推理桥段诚然在如今各色别出心裁的推理设计中显得朴实无华。但也恰恰因为此点,笔者才觉得相当有分析的必要性。
先确定一个基点,单论所谓的逻辑流中,推理桥段本身夺目与否,在于作者对逻辑点的设计好坏。说得稍微直白一点,其实主要看两点——其一,切入点与逻辑链设计得好与坏;其二,构造力的强与弱。
将任何特殊的逻辑结构本身抽出来看,其实相当鲜明,只是单纯的数学思路而已。先前有说过,推理小说中的推理本质上“得不到任何数学和哲学上的严格论证”,作为一重幻影,其永远只能给读者以“说服力强弱的观感”和“在作者自己构建的虚构世界中能否站住脚跟”而已。但也恰因为这是一重幻影,所以才能反过来,将一些简单的数理逻辑引入。
因为推理的本质离不开“因为”到“所以”的顺序,作者用是与非搭建起了这份属于“逻辑”的幻想。自然,作者可以通过构造出合适的境地,让推理的逻辑往更为复杂的数理定律或者行测逻辑题上的呈现去靠拢——
对,无论如何,推理桥段的设计本质是一种特定的呈现。
也因此,笔者会认为“伞的推理”正因为其朴实无华,才颇具价值。因为这一段的呈现本身,设计简约,却又能留下足够多的空间展现复杂的解谜环节。
直白地讲述这一谜面,便是在发生了密室杀人的体育馆内,留下了一柄无人认领的黑伞。
但如果拆解这一句话,才会发现本身的解谜分析需要架构于放伞的人与伞本身。从这两点可以延伸出学校的日常生活、学生的行为、体育馆与教学楼的连通、伞所处的位置和体育馆内的人物行为与状态。
由此可以观之,这一谜面引发出的一个事实是“存在一个人在这里放了伞”。而后围绕这一逻辑,从人的行为到伞在此的意义,进行延伸的分析。而能展开如何程度的延伸就在于作者前期通过伏线和场景的铺设,能够支撑多少体量的讨论与排除。
这也是构建所谓“逻辑流”推理的一个切实的思路。不需要太多的线索和物证,单纯地用一个物证,延伸出一个切实的事实。而后拆解其中的元素,逐个进行延伸的讨论。在构思的中途,尽可能往二元或多元但可多项排除的方向进行构思。
不过有需要注意的便是,在扩张的过程中,或许会产生更多的可能性。而如何把控这一点,就是要看作者本身的构造力如何了。
总之,青崎有吾以这一极具个人特色的出道作及其后续系列作迅速奠定其风格和地位后,切实地影响到了一批后续的作者——比如,纸城境介对于里染天马系列就相当推崇,将之当做了校园推理作品的范本。
而今,青崎有吾也成为了鲇川哲也奖的评审之一。从此而出,又回到此处,不得不说是一种缘分。
之后,里染天马系列又陆续出版了两部长篇和一部短篇集,而后再无正式出版。直至最近,似乎总算又将有新作推出。不知历经十余年写作的青崎有吾,在现今再度推出的里染天马系列作,与其出道作又会有何不同呢?
而在这十年间,他保持着平均一年一本的速度持续创作着。既然没再继续创作里染天马系列的话,那么自然是开了新系列的。
于2015年,也就是出道三年后,这部将在2023年迎来其动画化的作品便诞生了——
『アンデッドガール・マーダーファルス』
2. 还真是清爽的风格啊
在一个怪物与名侦探横行的时代,异样的侦探团踏上旅途,切实地与各个幻想名人进行推理与决斗。
上述便是青崎有吾继里染天马系列之后的又一系列作——不死少女系列。本作由于汇集了各色历史真实存在人物和各知名幻想角色,又是以奇幻设定为基础的推理探案故事,自然可以说是推理版本的『Fate』系列。当然,青崎有吾确实也有给fate写过小说。
这个系列目前同样出到第四卷。其中既有正统的本格推理桥段,也有各种名侦探名犯人串场。青崎通过群像性质的描绘,将属于怪物的维多利亚时代冒险谭与奇幻设定下的本格推理结合得相当不错。
此时的青崎有吾已经初见功底,无论是角色间的互动,还是设计伏笔的手法、世界观的构筑等等,都不再青涩。另外,作品中的人物众多,且情节不完全聚焦于推理桥段的设计上。青崎有吾本人也喜欢多角色出场、并且在混乱中推进剧情的群像剧。因而,在第二卷中,青崎有吾写出了一场多方混战的密室盗窃,其间设计相当具有智斗的质感。
而实际上,其给fate所撰写的「暗黒犯罪天楼 マンハッタン」也同样是基于世界观设定下的一场智斗。2022年出版的短篇合集『11文字の檻』中的标题作,依然是在特殊设定下的一场密闭空间内的规则逃生——因而,也是一篇智斗。而其去年的新作『地雷グリコ』,则完完全全就是一本智斗短篇集。
而青崎有吾的智斗设计,则跟常规的许多智斗漫画不同。其本身更偏向本格推理中的谜题构造。双方之间的博弈一般都会以设计多条伏线回收的推理来阐明,逻辑链倾向于短平快而切入点更偏日常向的盲点。而其诡计风格也多以大道至简,但针对性强、一击必杀的方向设计。
单拿『地雷グリコ』中的第二篇「坊主衰弱」举例即可。在其中,智斗局面上的互相反制非常简单,单纯就是作弊与反作弊的较量。但是真兔的每一步行为和对于周边环境做出的推理本身,如果单拿出来,实际上是可以从“日常推理”的角度进行重塑的。无论是“判断作品的细节”,还是最后关键的“时机构造”,通过设计出的特殊环境,加入藏匿于剧情行进间的各种伏笔,然后将原本整合的逻辑链细细拆分,对点进行反制或判断的设计,不同于传统的“侦探解密”桥段、而是以“双方各自入局”为思考前提重新组合,便可以构建出必要的框架和细节。当然,最核心的诡计设计,由于涉及到具体的规则设定,实际上需要那一点巧思性的点子才可实现。显然,对于青崎而言,此点并不算难。
而这一部分的影响,恐怕与之对于漫画智斗作品『噓喰い』的喜爱是分不开的。除却小说作品,青崎有吾其实也有着不小的漫画阅读量(毕竟是一开始打算当漫画家的人)。其并没有像其他同时代的创作者一样,认真追过『コナン』或者『金田一少年』,对于『噓喰い』这一赌博智斗漫画倒是情有独钟。
实际上,不死少女系列中的打戏就是有受到『噓喰い』风格的影响。至于智斗层面,则更无需多说。『地雷グリコ』本质就是青崎有吾所撰写的“小说版噬谎者”。
当然,由于该作整体的基调是以“青春小说+赌博智斗”来设计的,所以自然不会出现太大规模的赌局,更多停留在了一种“小打小闹”的程度。
而聊及“青春小说”,则又可提及青崎有吾的另一部日常推理短篇集『早朝始発の殺風景』。其极富日常感的青春气息和对于日常谜题的推理构造都很到位。作品的整体氛围、对角色的心理描写、日常之谜的塑造和精巧的逻辑链构建都是恰到好处,既不会让推理部分喧宾夺主,同时又传达出了细腻而富含韵味的青春氛围。
这点在『地雷グリコ』『11文字の檻』中均可见之。青崎有吾在这十年间,讲故事的水准逐步上升,对于青春小说的氛围营造和角色间的相处都很成熟,已然告别了先前的青涩之处。
而实际上,其下另一部得到影视化的作品『ノッキンオン・ロックドドア』就是先有了角色,才有了整个系列。原本只是为了应付50页内的短篇连载,想要展现解谜的张力,才想出了分工不同的两个对手侦探,但是成为了其笔下又一富有人气的作品。不得不说,还是很有意思的一段趣事。
青崎有吾在访谈中其实也多次提及,自己笔下的系列角色都按照提前设计好的情节发展成长。换言之,其对自己作品本身有着相当到位的规划。与解谜设计方向不同,青崎有吾对于系列作品的角色有着相当的规划。
在解密的设计上,可以拿不死少女第一卷第一案的设计举例,青崎有吾先想出了“杀死吸血鬼”的谜面,而后构建出对应的推理和真相,随后才让案件涉及到的人物登场。但是对于系列角色而言,青崎有吾则是会先想好角色最终的结局,然后回过头倒推每一部应该交代的关于那个角色的信息。
而其笔下的世界观其实存在着互通——此点也在其有关新作的访谈中有所印证。早先,豆瓣上亦有友邻写了文章进行分析。而在『11文字の檻』的后记中,青崎有吾老师也对笔下短篇中出现的各个侦探角色和其他类型的短篇角色做了解说,并表示了好几个想写成系列作品的打算。
综上,青崎有吾虽然挖坑不少,且系列间有着稳步的推进规划和世界观的大纲,但是其一年一作的稳定产出,着实令人——至少笔者而言,相当头疼。
3. 青崎有吾の直观
如果有人了解的话,大抵可以发觉笔者本作所采用的名字neta了凉宫春日系列的《凉宫春日的直观》。
这点当然算是个人的一点小小趣味。原因是在思考标题的时候,忽然灵光一闪,便以此作题。
笔者原先想以埃勒里·奎因的第一时期作品与青崎有吾的里染天马系列作品进行比对论述,但是后来还是放弃了这一想法。
个人其实认为,青崎有吾现在的风格更为成熟和老练,创作的方向和逻辑链的构造也有了转型,而埃勒里·奎因也并不只有第一时期,固执于其中一二联系不是笔者当初想要提笔的理由——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尔尔。
主要原因在于笔者的笔力不够。纵使已经不是第一次撰写作家的评论,但依然对自己笔下的观点难说有足够的信心。也恰恰因此,笔者一般执著于综述性质的作家论和作品论,不求得出什么过于惊艳的结论,至少以期自己笔下的观点不会出现大错。
但这并非是说笔者的青崎有吾谈就以此作结,事实上,日后若是有机会的话,笔者仍会提笔进行更为详实的作品论的分析。从某种角度而言,笔者近来所撰写的评论,多需要与后续的补足结合视之才算完整。
实在愧疚。不过,也可以说,笔者还有很长一段路可以走,希望能在这一过程中,寻见自己想要的考察。
如今的青崎有吾,已经从当初青涩的大学生成为了三十多岁的大叔,但是其创作之路仍在巅峰期。所以,笔者目前这篇论调,仅仅只是将一些散落在各处的表达予以汇总而成的综述罢了。以单纯的作家论视之,自然最为合适。
而今,到此即可。
以上。
参考文献
[1] 青崎有吾.wikipia.
[2] 新世代推理作家探访 青崎有吾篇. 『新世代ミステリ作家探訪』
[3] 《紙魚の手帖Vol.15》中针对《地雷格力高》对青崎有吾的采访.『紙魚の手帖 vol.15』[4] 第1回「円居挽のミステリ塾」 青崎有吾.『円居挽のミステリ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