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神作的光环之下

Dgnic
Dgnic @Dgnic
异域镇魂曲 - 评论
  • 该文 2021 年 9 月 7 日 下午 1:03 首发于 Steam 评论区,豆瓣仅做记录之用,不予评分。
  • 评测时游戏总时长(以本体时长为准)为 66.8 小时,推荐。(Steam记录)
  • 本评测游玩版本为增强版,但由于豆瓣增强版词条过于冷门,发布于原版词条之下,特此提醒。
  • 喜欢我的评测, 还请到Steam支持一下: Steam 社区 :: Dgnic :: 评测 Planescape: Torment: Enhanced Edition(steamcommunity.com)
  • 文章可能持续更新,如有更新会在文末分割线标注,不会直接覆盖删减。
  • 评测极其主观,但非常欢迎加我 Steam 好友,交流你对评测的想法,或者分享对游戏的体验。

文艺作品界似乎都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 越备受大家赞扬、久处神坛的作品,越容易被推入如雷贯耳却无人问津的困境,逐渐符号化,只供人瞻仰而非了解。

而在游戏界,《异域镇魂曲》就是这么款作品。 这些年下来,它身上套满了一层又一层的光环,「硬核游戏的代表」「晦涩的哲学思辨」「游戏艺术的高峰」,足够耀眼,可也照得新玩家躲得远远的。

而当我通关了这部作品,再回头去看各种媒体往这款游戏上贴的各种标签,却难免就有些嗤之以鼻。

《异域镇魂曲》是牛逼的吗? 当然,毋容置疑。 可《异域镇魂曲》晦涩吗? 我想说,并不。 那么多人被这些名头吓住,看都不敢看一眼,实在是可惜。

如果你久闻该作大名,一直想要真正体验一下,却又心有疑虑不敢下手,那请你接着往下读。 我会尽可能在这篇文章里说明我为什么认为《异域镇魂曲》是「牛逼却不晦涩」,希望通过本文能把它的魅力分享给更多的人。


  • 所见即所得 -

很多人无法体会 Crpg 的魅力,一方面是各种属性上手门槛较高,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各种 Crpg 落后时代不止一点半点,美术的匮乏只能用文字来填充。 看不清楚细节的俯视角画面,和平时总接触的第一第三人称 3A 游戏那些栩栩如生的建模相差甚远。

在《异域镇魂曲》身上,当然也会有这样的问题。 可同时,它也不算个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 是因为《异域镇魂曲》文本实在太过高超,只要你是一个愿意花时间细读文字的人,角色眼前所见的一切,一定也能在你脑里留下画面。

我个人把 Crpg 文本大致分为两块,第一类是「形容场景里的一切」,另一部分则是「人物口中的台词」。 前者主要包括那些描述你看到了什么的文字,以及你在场景乱点时弹出的文字框里的文字; 而后者很好理解,就是你选择的选项文本,以及对方讲话的台词。

而在「所见即所得」的「场景文本」,《异域镇魂曲》是绝对的第一梯队。

开头你会在停尸间里醒来,摸索着往外走,一路上大大小小的手术台都可以调查,弹出来的文本介绍也都完全不同。 虽然不稀奇,但也确实相当让人有沉浸感。

停尸间里游荡着各种僵尸,没有立刻就开打,这些签订了契约为清除者工作的打工僵尸你都可以上前调查。 如果是别的游戏,点击调查弹出个「那里一只手臂断裂的僵尸」,可能已经算是良心。但这游戏完全不一样,三层停尸间,十二十只僵尸,每一只都有各自的外形介绍,这完全不同的介绍每段至少有五十字。

这些描述的文本太传神太有画面感了,读进去了和放电影一样。 文本直白易懂,但又兼具了生动,很多时候简直就像自己也亲眼看见一样。

我单纯的讲可能不能很好地传达这样的感受,所以附上我当时随便找的几只僵尸的介绍,自行感受一下这个文本:

【引用 1】这个女人的左脸似乎被棍棒打烂了,她的脸上满是淤青,头骨上满是伤痕。她的左颊上缝着 626 这个号码,就在眼睛下面。

【引用 2】这个尸骸绕着三角形的路线走。当它到达三角形的一个角落时,它停下来,然后转向,走向下一个角落。它的头骨旁边刺着 965 这个数字。当你走近时,它停下来,看着你。

【引用 3】这具女性尸体在房间里的石板之间走来走去。她的头发被编成辫子,绕在她的脖子上,像个活结。有人在她的前额上写上 1096 这个数字,她的嘴唇也被缝起来。

【引用 4】这个看起来肮脏的尸体的状況很不好;它的肩膀下垂,有ー只脚断掉了,使它歪向一边。它从头至到脚都盖着斑点,从斑点的味道和纹路来判断,它们包括腐烂的水果、泥巴还有鸟粪。为了协助辨识,它的身体上被胡乱刻了ー些东西,它的胸口、背上及头部钉了好几张备忘录。

发现了吗,文本长是长,但是读起来并不吃力,就像身旁站着一个技艺精湛的画师,把面前的一切逐渐勾勒上色摆到你的面前。 哪怕是俯视角,但真正玩进去之后,玩家并不会时刻关注落后的画面,而是真的沉浸到角色的视野中去。

而这时,光怪陆离的异度风景就对你拉开了幕布。


  • 独有的世界 -

游戏的故事发生在外层位面之中,和物质位面相对应,这里是一切思想信仰集合而生的地方,也是物质位面各种存在消亡后抵达的最后终点。 这个抽象世界观理解起来稍显困难,可以简单地想象成我们常说的「天堂」「地狱」之类的地方。

而游戏最初的舞台,就在这整个外层位面的正中央,法印城之中。 法印城也称万门之城,它勾连着无数其他的位面,城市里每一个地方都可能存在着一个传送门,只要遇上相匹配的钥匙,就会开启。 这个钥匙可以是任何存在,早晨的花、少女的眼泪、想了三遍的想法,都有可能,而只要钥匙和传送门一对应上,传送就会进行。

这是一个庞大到令人心生敬意的世界,而法印城,更是无数存在无数种族在此相汇的地方。 可想而知,如此宏大的城市,各种思想和哲学会在这里碰撞的城市,刻画起来难度有多么巨大。

《异域镇魂曲》拿出了独一份的答卷。

从具有「独有性」的任务开始,那个神秘的法印城逐渐展现出自己的模样。 「独有性」这个词当然是我随口胡诌的,不过应该能勉强表达出我的意思 —— 游戏里的故事只会在这个世界这个城市发生,绝不会出现在其他地方。

从停尸间出来之后,你会在街边遇到一个畏畏缩缩的女子, 她哪里都不敢去,甚至不敢走过任何一个门洞。只因为她是误入了一个传送门,来到了这里,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又不小心踏入其他传送门。 于是一步都不敢走,龟缩在原地。你可以帮助她离开这里,解除她的心结。 这个故事就是非常「独有」的,除了《异域镇魂曲》,你想不到这个情节还能出现在什么游戏里面。

而游戏里这样的小故事数量特别多,像是求你杀了他的清除者、守着树重新盛开的老人等等,无不侧面速写着这个庞大的城市。 世界观是 DND 模组早已设定好的,可并不是所有故事都能如此契合,这真的需要才华。

还记得我上面提到的另一类文本 ——「台词文本」吗。

无论是什么游戏,只要有对话出现,「台词文本」都是占大头。 最基础的,「台词文本」要把人物的意思传达清楚,这点《异域镇魂曲》当然是完成得很好,甚至在这个基础上,它已经通过无名氏与各种人物的对话,开始讨论哲学讨论生死。 这些暂且先不谈,作为一款出现了许多不同种族的游戏,《异域镇魂曲》真的做到了给每个种族安排完全不同的文本。

讲话时总能让人一眼识别身份的吉斯瑟雷人

例如从混沌海过来的吉斯瑟雷人,他们说话就喜欢用代喻,偶尔会有自己独特的用词,例如「差利溺水」,这个从他们传说里诞生的用词指代着那些「没有意义不够清晰的问题」。 或者有些种族总是沉默寡言,回答问题能用一句话就不解释第二句。 这丰富的文本内容,更是为游戏的世界观添砖加瓦了。

文字的魅力是惊人的,甚至可以跨越二十年没有任何褪色。 而过去那么多年的「法印城」,当然依旧值得被人一遍遍提起,铭记。


  • 从一而终 -

谈《异域镇魂曲》,总要摆个架子谈谈哲学,似乎这样才是把它玩透。 可我想了想,既然我这篇评测以鼓励大家来体验为主,那不应该剧透太多内容好讨论什么形而上。

细节的部分少一些,所以我就只在这里对这款游戏给出一个不涉及剧透的整体看法吧。

不像同开发商的游戏《辐射》一样,《异域镇魂曲》其实更线性,是以体验主线故事为主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没有了各种分支内容,玩家得以更好地投入到这个找寻自己的故事中去。 回过头来看,《异域镇魂曲》的主线剧情思路极其清晰,从头到尾牢牢都扣着最重要那个点 ——「我是谁」。 而在这个基础上,游戏才延伸讨论了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 ——「什么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本质?」

这种从头到尾对自我追问的工整和一致,我觉得是最为难得的。 从「追问」开始,最后偏离问题本身的,太多太多了。不是所有故事,都能很好地留下给人牵的线头。 抛开什么哲学,《异域镇魂曲》本身就有一个吸引人的好故事。 这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当第九艺术被人频频提起争论的时候,《异域镇魂曲》总被人拿来当拐,证明游戏的艺术性。 可对大部分像我这样的玩家来说,首先得是吸引人,其次才是艺术,对吧?


  • 一点尾巴 -

其实真的没什么好说的了,如果真的感兴趣,好好把游戏打通一遍相信比看我胡说八道有价值得多。

对我来说,《异域镇魂曲》真的无须再向其他人证明什么。 它单单站在那里,就已经说明严肃文学也能在游戏载体上完美移植了。


备注:

【1】本文关于外层位面的解释,参考了 Lunamos 发布于哔哩哔哩的视频《 【游戏通鉴 Vol.10】什么能改变一个人的本质?CRPG 名作 <异域镇魂曲> 通览 [www.bilibili.com] 》。 在这里表示感谢,如果有朋友没有时间体验的,也推荐通过 Lu 大的视频来感受本游戏的魅力。

【2】本文整理自本人发布在 Stage1st 论坛的帖子,仅是写给新人玩家做安利之用,更注重细写《异域镇魂曲》的整体形式之美,如果对游戏流程时更细致的感受感兴趣,推荐看我之前那个帖子《 被异域镇魂曲吓傻了(通关完结) [bbs.saraba1st.com] 》。


  • 一点其他游玩感受的备份 -

总算知道为什么坛友们这么爱书记区(上城区)了,到这里游戏终于缓缓拉开幕布揭开了整个世界的一角,这种瞥到孔里庞大世界的感觉,真是让人浑身颤栗难以自拔。

以前玩到特别精彩的游戏,我跟我朋友打屁,说这简直比射精还爽。 但玩这游戏,却有种恐惧感,好像站在庞大的世界车轮前,看到了它的一小部分,内心想象着其滚滚而来的样子,要把你所有骄傲都碾爆。 简直吓人。

在怪奇商店把玩一个个异世界奇物,在艺术走廊欣赏各种超出想象的文艺作品,心里真的就只有一个想法 —— 这些剧本作家脑袋都装的啥啊,怎么能和这丰富的世界观如此契合? 也就只有这样的世界观,才能让这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落地生根吧。

无论是什么样的稀世奇物都有足够详尽的描绘,细腻的文笔像是要把这些超现实的一切也刻画得如同确实存在。 不像那些玄幻小说里主角去参加拍卖会,总要用 「这拍卖会的宝物确实稀奇」 这样的字句含糊至最后绝世宝物的登场,《异域镇魂曲》势必要把每件珍宝都细细道来。

这里摆出怪奇商店以及艺术画廊的一部分文本描述,看看人的想象力边界有多辽远、又是怎样的文笔能把这样的想象力落实?

你检观着一个小玻璃瓶,上面标着 「天神的眼泪」。维斯奇卡将它拿给你,残酷地笑着说:「这是由一个在血战的小规模战斗中被停虏的天神那里搜集的。在这个被监禁的天使最后逃脱之前,邪魔折磨了他退长一段时间 —— 这个小瓶予装了他在那段时间流下的十ニ滴眼泪。听说碰触到它们时,就算是最猛烈的怒气也能平静,即使是来自于ー个邪魔。这只值九百九十九个铜币。」

你检视着一片和你手掌同宽、被弄脏的毛玻璃镜片,它被圏在一个被擦过的钢铁圏中。钢铁圏上有一个小小的齿轮状突出物,看起来这个镜片应该是附属于某种钟表机器,而且闻起来带着些许难闻的气味。维斯奇卡将它拿给你,说:「我不是很确定这个到底是什么东西,不过它发射的魔法颇有能力。一个叫加西斯的老士兵将它从下层异界的战场带给我,他为了逃役而杀了自己的同僚,并且带给我许多在战役中一路收集的有趣物品。我保留它大部分是因为它是个容易引起话题的东西,如果你喜欢的话,卖你一百四十九个铜币。」

这幅画,由紫色和録色构成的抽象画作,就像它被看到的样子一般扭曲、漾着涟漪。靠近一点看会发现,实际上被画上去的图像,或是说画布本身,正在改変。一个小牌子写着:「莫奇奇玛之墙的匆匆一瞥」。你把手放在画上… 如你所料,不是画布在动,而是画中的景物自己在改变。

混沌的、诡谲的、天马行空的,多元世界的一切齐聚于此,玩到这里,眼珠子都要看掉下来了。 而且这里展览的一切,还不是就让你看看,大部分物品还都真都能拿来用,有着各自的归途,真的对这些设计者的巧心只剩敬佩了。

除了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艺术作品,书记区还有感应结社和精神妓院的存在,二者从概念到内容都切切实实地落实,简直是才华乱泼...

所谓感应结社,其实是法印城里的一个派系 —— 在探索多宇宙真相的各种组织中,这个派系一直信奉着只有去体验到多宇宙里的一切感受,才能接近多宇宙最后真相的理念。

于是,他们用感应石把各种 「感受」 保存下来,供后来人细细体验,这些感受有 「愤怒」「嫉妒」 这样强烈的,也有 「无聊」 这种不可言的,不一而足。

而当玩家扮演的无名氏来到书记区时,这里有二十来种感受供你体验。 看看游戏是怎么用文本表现这抽象的体验 「感受」 的:

令人心智麻木的无聊:这个经验顶多不过数分钟,不过感觉上像是过了数小时… 在法印域大学中的一间极干燥又满是灰尘的讲堂里,一堂冗长而无聊的课。你环顾着偌大的数室,希望能被某人看到到并向他做个鬼脸,但其他学生不是睡着了,就是无精打采地疑视着房间。你丢下你的羽毛笔,拾起它,又将它丢下… 只是为了找些事情来做。你考虑要用羽毛笔戳自己的眼睛,只是为了确定自己的感觉没有因为这种不可置信的无聊而完全麻木…

超自然的性欲:你发现自己正在和一个魅魔交合,她是如此地脱俗的美丽,即使是她恶魔的角和鞭打着的尾巴都使你无法暂停。她在你的下方喘息着… 你是这么渴望着她,似乎你就是为着这个简单的目的存在着。当你的生命在一个满布星光的爆炸中从你爆发出来,你听到魅魔在将你榨干时发出快乐的笑声,只留下你丧失精力的躯壳。

在《异域镇魂曲》一般的叙述中,文本会用 「你」 这个人称来称呼 「无名氏」(即玩家),第二人称的叙述非常有代入感,能让玩家迅速代入无名氏的视角。 而在体验感应石的过程里,玩家的代入是迭加的,玩家首先代入了无名氏,无名氏又代入了留下感应石的那些人。 所以在身临其境的环境描写以及细腻的心理活动的加持下,这些读来非常奇妙的文本,其实具有文学这个载体才能表现的 「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在私人感应石 「渴求」 里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完完全全可以说就是严肃文学。 「渴求」 这个感应石,是无名氏的爱人戴娜拉留下的,展现了多年以前无名氏和戴娜拉对话的一段场景,而多年以后已经失去记忆的无名氏,重新代入到戴娜拉的视角见证了这个场景的发生。

你闭起双眼,但他的声音在你心中回荡,一百次、一千次。他会再回来吗?!那声音是一种耳语,一种回音:「只有你,只有你。」 然而在时间之门的边缘,你犹疑了,而他必定以为你害帕离去,但你害怕的是留下,不是离去,而这恐惧… 那大蛇再次在你胸中缠绕,它的毒牙啃噬着你的心,用它的『毒液』充满你的心。泪水再次盈满你的双眼,从你的脸颏滑落,他的话正响起…

你说… 戴娜拉… 然而你,正是你,像尊雕像般披着灰色的外表,从光芒中迈开大步 —— 你『伤』得那么重吗?!你的身体看似被刃洗礼过,那些伤疤、刺青,令人毛骨悚然 —— 可是,你看穿了戴娜拉的双眼,而她看着… 她怎么能如此地看你,她在你的身上覆盖了一层外衣,她用如此的『眼神』看你,如此的渴望,『眼神』… 因为她… 怎么… 她这么能有这样的感觉…?」

  • 在他心里有一种冷漠的寂静,接着一个想法的嘶嘶声,一个锐利而致命的回应,像一把匕首的剑身。谎言迅速地发生,与情感无关。
  • 回声:「我爱你,戴娜拉。」
  • 当你感觉到谎言像辐射般袭向她时,你想大喊,但它是事实的幻想,是巨蛇的吻,而他要你受伤,而且她『看』不见你想大喊,但她因快乐而哭泣正如 —— 正如 ——

注意到了吗,在这三段文本里,「你」 指代的是三个完全不同的人,分别是 「戴娜拉」「多年前的无名氏」「多年后使用感应石的无名氏」。 这是只有文学载体才能表达的内容。

同样的第二人称,却通过感应石巧妙地将三个存在相互交缠,各种复杂的情绪也在其中混杂 ——戴娜拉对无名氏的爱与不舍、 旧无名氏对戴娜拉的冷漠与利用、 新无名氏妄图拦下戴娜拉却不可得的痛苦、 无名氏对自我的追问与怀疑……

《异域镇魂曲》的核心在这整段文本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 对自己的迷茫、对自身的质疑,追问着人存在的本质…… 这简直是严肃文学在游戏载体上一次完美的移植。

我当然有心企图进一步分析这段文本,可惜自身水平低下,只能叹惋收手。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前面所说那种感觉了。 面临滚滚而来巨大车轮时的,震撼恐惧与遗憾。


耗时五十五个小时,《异域镇魂曲》的故事终于在昨晚零点落下帷幕。 片尾名单升起,真仿似刚读完一本很合自己口味的,心中充满掩卷后的满足与不舍。

这个时候再去看自媒体往这款游戏上贴的各种标签,诸如 「晦涩」「硬核」,难免就有些嗤之以鼻。 《异域镇魂曲》讨论的主题也许深奥,但其本身根本不怎么晦涩,无非就是 「舍不舍得在游戏里认真读文字」 罢了,更谈不上玩了就多么硬核。

回首整款游戏,语言描写非常朴实详细,基本所见即所得。 最难理解的其实是世界观,但在很多地方也都提供了大段文本供玩家了解,不会让你自己瞎猜。 搭配上英特卫高质量的翻译文本,体感比各种外国作品要好懂多了,至少比我最近刚读完的《神经漫游者》好懂不是一点半点... 那么多人被这些名头吓住,看都不敢看一眼,实在是可惜啊。

从 「循着背上刺青指引找法洛徳」,到 「四寻解密者」,再到最后 「直面超凡人」。 《异域镇魂曲》的主线剧情思路是极其清晰的,从头到尾牢牢都扣着最重要那个点 ——「我是谁」。 而在这个基础上,游戏才延伸讨论了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 ——「什么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本质?」

这种从头到尾对自我追问的工整和一致,我觉得是最为难得的。 从 「追问」 开始,最后偏离问题本身的,太多太多了。不是所有故事,都能很好地留下给人牵的线头。 抛开什么哲学讨论,《异域镇魂曲》本身就有一个吸引人的好故事了。 这难道不是最重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