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
小说部分。
双雪涛《窄门酒馆》,算是我读过的他的小说里最烂的一篇没有之一。甚至翻了好几次确认这确实是他写的。不过确实还是他的调调。开始只是失望,到他借主角的内心活动开始讨论一整页的近现代汉语发展的时候,我真的开始有点生气了。就好像作者新学到点历史文学的知识并且有点心得,等不及用人物跟读者炫耀自己深邃的思想了。怎么好意思拿这个出来糊弄读者的?
蒯乐昊《疼痛之子》,其实不坏,但我对这种纯中国背景中文作者用英国人为主角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品抱有某些疑虑。可能是这种作品太难使读者信任。比如开头英国主角的脑海里将鱼尾纹(英文应该是crow’s feet,和鱼毫无关系)和鱼一样的眼睛关联,这种纯汉语思维的描写一瞬间就让角色失去了可信度。可能“作者完全隐身只让作品说话”永远只是一个天真的假想,人类不是上帝,人类的创作必然有瑕疵,而无论是精彩处还是瑕疵处都会透露出作者的特质。当这种特质无法被读者信赖,文本也就失去了读者。
郭玉洁《观音巷》,写得不太行,好像作者把情节点列过大纲,但大纲本身很无聊,并且在具体写作时老老实实跟着每一点走,没有半点跳出预设的框架。儿童的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又总是忍不住成年人的口气。无用的闲笔太多,对话粗糙。
郑在欢《80km/h》,中庸,结构化,有点刻意。前半部分对话尬。
索耳《猎杀》,这篇不错,好久没见过好的超现实实验了,在虚幻的叙事中反而可信度很高。在女人跳出来跟主角说不要说北方标准语那一段过于直接,以至于仿佛把故事拉低成了一个粗浅的政治譬喻,但好在结尾拉回来了。
孙一圣《夜游神》,这篇真的让我有点恶心。通篇能感受到作者在背后炫耀他的这些形式和实验有多聪明,通篇充斥着cliche,故事的核乏味、老套、令人作呕。我觉得男作者真的要多做一点检查,check your privilege,因为过去的优势——被允许在作品里尽情写自己的欲望——对现在的男作者而言已经成了劣势。文学作品最怕的就是媚俗,重复无数遍没有任何新经验和新观察的东西就是媚俗。而男性性欲望这个主题拜你们前辈所赐已经被写烂了。不能提供任何新东西的欲望写作就是当众手淫而已。
颜歌的How I Fell in Love with the Well-documented Life of Alexander Whelen, 全书最好的一篇。 I felt cringy for the imaginary scene of Alex and his friends talking about the narrator. I also disliked their imaginary conversation. But despite these, the story touched me. The storytelling stores drastic plot twists in plain daily trifles. The narrator presents her inner melancholy and pain to the reader with a frivolous tone. Those contrasts show the heavy thing in a light way and thus make them more accessible for the reader. Also the usage of Alex’s online archive is smart and efficient.
评论部分。
李静《时光的碎片——忆任洪渊老师》,这篇出人意料地好,用生命和激情写的评论即使有偏见,也是最好的那一种偏见。开始我觉得作者的激情赞扬和出于对特定时代回忆的革命语汇显得有点过头了,但很快被迷住了,她的写作中的那种属于作者本人的激情和生命力某种程度上压倒了她的写作目的——她在追忆的老师。读这篇的体验更像在读小说,作者本人是故事中最强的那个角色。她其实完全没有在强调自己,没有想要喧宾夺主,但她的真诚、信仰、挣扎,某些角度下对生死、文学观念的失衡甚至无知,都太过纯粹浓烈了。她文章中一切俗套都因为这种极端的纯粹成为了动人的、有力的东西。她的老师不是基督徒,所以从非基督徒的角度出发,完全能知道她在误解她老师,她的希冀和痛悔也都完全是背离她老师意愿的。但她真挚浓烈的情感让误解这种最容易引起人类仇恨争执的东西反而变成了一种爱的诠释,一种两个人之间最让人动容的连接。
贾行家《一世读阿城》,这篇和上一篇正好相反。不是坏文章,但我不喜欢。遣词造句和分析都比李静那篇更熟练更有语感,但全文是一种自怜式的评论。给人感觉作者真正关心的是阅读阿城背后激起的作者自己的人生故事,以及”我是这么懂阿城“的炫技。
许志强《隔离与超生——波拉尼奥》,这篇很好,喜欢中间关于亚类型文学和市场时代的分析。
徐兆正《美国文学摭言》,这篇也很好,值得存下当文学地图,经常回去看一眼。
诗歌部分。我个人不算太喜欢胡波的诗。《坍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