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故事,与信仰有关【含剧透】

如果少年PI不曾讲述第二个故事,我想我未必会像网上大多数人那样,给李安的这部新电影太高的评价。即使同样惊叹于海上漂泊时所呈现的种种奇观,但视觉冲 击再美,内心矛盾再挣扎,也不过是又一部阿凡达+荒岛余生。假如PI仅仅只是经历了一场有猛虎相伴的海上流浪,便从此确信了上帝的存在,是完全没有说服力 的。因为赞美自然的强大力量以及敬畏人心中原始的本能,完全可以兼容在一个死理性派的大脑里,而并不至于产生任何宗教信仰——比如我。

在我之前二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从未遇到过不能用理性来澄清的“神迹”,因此也始终都在怀疑那些超越现实世界的“信仰”。简单地说,我是一个否定神秘主义的 人,相信科学可以解释一切,即使不能够解释,也只是因为当前科技水平的局限,并不意味着有任何“神明”和“神力”的存在。如果一定要严肃的去解释自己的世 界观,那么可以说,在我的世界里,没有前世今生,没有因果报应,对于宇宙而言,甚至人类都无所谓存在,更无所谓意义。一切对于意义的诉求,都只是来自于人 自身,它是一个人处理物质世界在他内心的投影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也就是说,意义其实是通过人自己来赋予的,与这个世界无关。世界既无残酷,亦无慈悲, 更非公正。 “你在它眼中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倒影”——正如PI的父亲在他试图与猛虎交流时所说的那样。

很多人说PI的故事是在讲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兽性本能较量的故事,但我觉得,这个故事更多的还是在讲一个人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去"信仰"。尽管这个世界上的 宗教派别很多,但在不同的宗教教义中,都多多少少提到过,真正的信仰并不依赖神迹,也不意味着有求必应。用神迹去证明,或者祈求一劳永逸的庇护,都只是一 场交易,无法使人获得真正的救赎。而这两点恰恰在电影获得了对应。PI是一个始终不甘于接受“无意义”的孩子。 在他眼中,猛虎应当拥有灵魂,狂风骤雨背后存在着神明,而他对这一点的相信,并非来自于猛虎能够改变本性与他和睦相处,也并不依赖一处远离风暴烈日的世外 桃源。事实上猛虎与自然从始至终都未改变自己的本性,而PI能生存下来,是因为他在不断的在调整自己与它们的相处方式。这个过程中改变的是他自己,但是这 种改变使外在的世界在他的心中有了不同的形象。于是残酷不再阴冷,痛苦不再不可承担,悲剧的真相通过隐喻得以升华,一个人便有了自我救赎的力量,能够不带 着创伤的继续活下去。PI能够熬过海上的种种考验,正是因为他最终接收了猛虎必然跟随自己的事实,并且告别了那座安逸的岛屿。当他的内心终于成长得可以以正确的方式去信仰,他才获得了救赎的机会。而这才是信仰能够给予信徒的真正礼物。

此刻再让我们回到片尾的那个问题,为何每个人在面对这个故事的两个版本时,都会倾向于选择第一种?为什么我们会认为并非真相的故事,却是更“好”的?在“更好”与真相之间,哪一种对人而言更值得选择?—— 其实已经不需要回答了,所谓的“更好”本身,就已经包含了人们共同的价值判断。而每一个选择更好而非真相的人,本质上都是选择了信仰,而不是理性。

所以,是否可以这样说,我们的天性注定了我们需要信仰,因为面对命运的变幻莫测,以及无法回避的种种苦难,人的心需要一种力量,去获得勇气抗拒痛苦。这样的需要是先于理性的,就像在一场海难中首先需要的是一条救生船,而接下来才是运用理性去求生。这个过程与之前提到的理性主义世界观并无矛盾,因为即使 我们的存在本身对于这个宇宙并无意义,可这个世界投影在我们的内心激起的情绪是有意义的。正确的信仰并不需要违背客观事实,恰恰是对客观事实的坦然承担,它只是在提供一种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的态度,可以使人为了自己赋予自己的意义,去承受凶暴残酷,抗拒安逸怠惰,并且永不绝望,直到获得救赎的那一天。

【曾于2012年11月6日发布于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