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你一起去颐和园

けんじ
けんじ @k_db
颐和园 - 评论

我认识了一个叫余虹的女孩子。

她跟我说,她很像《绿毛水怪》里的妖妖。男人不能随便说些他们遵守不了的话语,因为妖妖会相信它们,并信守一辈子。

她还跟我说,《颐和园》真的不是一部能与人随便观看的电影。在她看来,只能和最心爱的人一起重看这部电影。

我跟她说,我希望我能像水一样将你围绕,轻轻地,小心翼翼地,将你的一切都包裹在水中。她听完之后,很开心。

我还跟她说,我曾经爱过这样一个女生,她几乎将我的内心,我全部的希望,都收走了,而她最后离开了我,或者抛弃了我。她听完之后,很生气。

虽然她可能一直在暗示着我,但是她确实没有告诉我她的秘密:其实她,就是余虹。

有时候我也会在参加年轻人组织的活动时,问他们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人过了三十岁之后,还应该参加这样的活动吗”。

他们会听完笑了笑,摆头摆脑,但没有答案。他们不需要回答这个问题,他们继续开心地分享起了自己的生活,比如过来之前刚刚跳了三个小时的钢管舞,又比如最近在DT新找的工作室养起来绿植。

和另外两个三十加的男生一样,我也结婚了。不同的是,他们手上戴着戒指,而我没有;另一个不同是,他们很明白如何跟妻子生活,而我的情况却是一团糟。

我有家室了,那是我生活的重心所在。我每年都争取会培养一个小孩,有些小孩很快就学会走路了,有些三年了才刚刚开始学会步行。我的生活,大部分都是跟对付生育与生育后的创伤有关。我没有太多自己的时间。

我把我的爱分享给他们,无私地分享着。这一切的起点,可能也跟那位离开我的女生有关。在她离开我之后,我跟魔鬼又做了一次交易,这一次,我选择把我的爱都无偿的分给这些孩子们,而从此对人类再也没曾生起过额外的情感。

我知道我可能还有机会跟梅菲斯特毁约,或至少是偷偷地违背我们当时签下的协议。爱是一种古老的魔法,在它的帮助下,这一切或许有发生的可能性。也许有一天,我可能重新拿回我的生活。

余虹给过我她的电话,它静静地躺在我的手机通讯录里,就像是锦囊里的妙计,又或者说是御上赐下的免死金牌。

我从德国回来之后,我可能会给余虹打个电话。这会有点像是《挪威的森林》里的桥段,在里面的结局里,渡边君给绿子拨起了电话。

但是我知道我不会这样做,因为,我已经成家立业,我已经年入三十。我也会问自己,三十岁的男人,还应该去谈恋爱吗。

我一直以为自己可以像是鸵鸟一样,埋头在历史中,由此寻求慰藉。很多的人,其实都活在虚无和现实之中。他们之中的一部分,其实把希望寄托到了距离遥远的地方。

最近看了贾樟柯的《天注定》和《三峡好人》,我才意识到,并不是所有人都把希望寄托到未来,也会有一些人,实在记录和描述当下。

其实并不是需要太多的才华,只要你能明白这件事情,看清楚那条线,并把它抓住和表述出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值得如同星星一样的闪耀光芒。

面对现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它需要勇气,它需要健全的生活力,它需要你的人格和爱意,但它并不需要你为此付出代价。

余虹说,我总是和认识的男人快速的发生那种关系,那是因为,通过发生那种关系,我能有效地让人们理解,我的善意。

我能想象到一些表达“爱”的句子,其中并不包括“我爱你”。因为我想在试图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像是余虹那样,能让对方满心满眼地体会到我的一切。

或许也许有一天,我能够再次有机会使用它们。到那个时候,我会对着对方说一句:

“我想和你一起看一遍《颐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