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我重读了一遍“长恨歌”。
坦白说,我总是搞不清这部电影到底是“猫妖传”还是“妖猫传”,但我对这部电影期待了很久,之前放出的物料很是惊艳,让人忍不住赞叹大唐盛世之雍容华贵。虽然陈凯歌导演这几年一直折戟沉沙,但好歹也拍过“霸王别姬”这样的杰作,总觉得有好的故事,应该还是可以翻身的。
电影看到一半,我有点失望,这故事也太无聊了。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杨贵妃是怎么死的确实不是一个吸引人的谜题。你说,她是先死了然后被埋了还是活着就被埋了,这到底有多大区别呢?这些细枝末节依然还是在大家熟知的那个杨贵妃故事的框架之内,所以,不论谜底是什么,都无关紧要,可电影就在这些地方纠缠了很久,以至于我几乎认定陈导这次又要扑街了。
然而,从阿部宽饰演的前任遣唐使留下的日记开始,故事精彩起来,一段超越生死的的爱情(无关唐明皇)渐渐浮出水面。其实都很难讲这是爱情,但这种感情却非常贴合遥远的古代背景。中国古代不乏这样的故事,为了某种感情的冲动而做出某些不合常理之事甚至是舍生赴死。对于崇尚理性的现代人来说,这些行为很有些丧心病狂,但在古代的故事里,它们却被人们推崇。这大概就是中国侠义精神的根源。中国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样的说法,实际上,女也可以为悦己者死,而男人也可以为心爱的女人慨然赴死。
“猫妖传”讲的就是这样一只为爱甘愿赴死的猫,而烘托这份感情的是整整一个大唐盛世的繁华绚烂,当然也有盛世衰败后的荒草萋萋。
怎么说呢,其实这电影也可以做现实解读——盛世下隐藏的虚伪,从唐明皇的角度——当然,这没多大必要。
电影最后,空海问乐天,“长恨歌”要改吗?乐天说,一字不改。空海疑惑,乐天说,“长恨歌”是白龙写的,不是白居易写的。看完电影,我找出“长恨歌”读了一遍。我觉得,乐天这么说也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