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驴非马?抑或是不成功的尝试

l_historian
l_historian @l_historian
非驢非馬 - 评论

这些讨论其实是三月份医疗史课程上想到的,但是在课堂上我自己认为我的一些疑惑仍在,在这里分享出来,也是希望友邻能为俺解惑。我完全不研究医疗史,在这里谈论的内容只能说供人一笑了。

我不得不说我当时很想给这本书三星(某些原因是期待太高,很多人将其称为中国医疗史典范性的著作),但是考虑到这本书其实是90年代末期写就的博论,某些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了。一个类似的例子是《樱与兽》,作为一本2013年出版的书,大谈“打破自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但是在其写作博论的期间(世纪之交),这个话题无疑是十分新颖的。

我对这本书的批评似乎是远多于赞美的,首先是我觉得这本书似乎没有特别处理好的事情是,非驴非马到底在哪里与hybridity十分不同了,除了这是一个本土的,是那个特定时段应用的词汇。如果说非驴非马指向一种强烈的恶意,那么在很多时候,混血儿又何尝不是呢。

其次是,这本书对于科学的理解似乎比较狭隘,作者把科学的目标等同于再现主义,“仿佛科学家只是拿着一面镜子对着自然”,而像objectivity这样的书其实已经在揭示,科学是具有其历史性的。以及一个突出的例子是,作者对常山药开发的描述,认为其54321顺序与科学研究不同,即常山药是先知道了疗效,临床直接运用,再探究其原理。可是同样治疗疟疾的金鸡纳霜不也是有了临床疗效再有成分测定吗,再者所谓的12345程序最重要的或许是要确保治疗伦理。

最后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作者对state的定义前后摇摆,在结尾章作者声称自己笔下的state是一个福柯式的,而非自主行动者,那么好,一个非自主行动者的state在第一章里是怎么和中/西医结盟的呢,我的观感是,作者为了突出中医的能动性,让state成了无面人,需要时被作者赋予一副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