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卡拉马佐夫在何处?——《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
题记:“外国人有他们的哈姆雷特,而我们目前还只有卡拉马佐夫!”我们的卡拉马佐夫又在何处?
今天这日子比较特殊,11月11日,双11,光棍节,购物狂欢节,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纪念日,还是我的生日,更巧合的是我读了快一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集》终于要在今天读完了。没有刻意选在这天结束,也一度因为各种原因不断地中断阅读,但最终还是继续读了下去,我想这就是陀氏的魅力吧。从《穷人》、《白夜》、《赌徒》、《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死屋手记》、《罪与罚》、《白痴》、《鬼》、《少年》一路读过来终于到了最后,也是名气最大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说实话说读的时候心理有些忐忑,因为它的名气太大,而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的作品比比皆是(由于时间和所处环境改变一些经典的作品,现在读起来怎么也没有想像中的精彩),所以在面对这套文集时,我没有从最想读的一本书开始,而是选择慢慢走近它,事实上它也没让我失望。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我读过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里面语言表达,故事叙述,最清晰的,也是啰嗦程度最低的一本书,作者甚至自嘲到:
“这篇演说很有分量!”一群人中有位先生绷着脸指出。
“心理分析太多。”另外一个声音说。
“可终究都是事实,驳不倒的真理!”
“没错,这方面他是一把好手。”
可能这是作者最厚的一本书,却是作者最好读的一本书,而且书中有许多难得的幽默,我想这本书应该是作者技艺和经验最成熟的一本。很多人喜欢第五卷第五章《宗教大法官》,这章确实不错,关于神迹的讨论,让人读罢之后不免深思一番。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总是把所有的想法展示给你看,但没有答案,你需要自己去想。
不过我个人更喜欢的是下半部第十二卷《错案》,当作者把所有的事实都告诉我们之后,一场精彩纷呈甚至有些炫技的演出,在各路证人出场铺垫后,即将开始。
公诉人伊波里特·基里洛维奇那充满激情,深入心理的演说开始了,正当我们醉心于公诉人唱出的“最后一支歌”[1],并且相信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事实那么他的演说将彻底把我说服时,辩护人出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同样的事实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分析,但依然能让人相信,即使没有提前知道事实,即使刚听过公诉人的陈述,这就是陀氏,他把这种分析能力运用到了极致,也提醒着我们不能轻信,如果不知道事实,如果没有了辩护人,我是不是就相信了公诉人所说?这一段中对父母和子女关系的论述也堪称发人深省,好多话我们想说却又不敢说、不能说、不会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替我们说了。
真相到底是什么其实在这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陀氏一直以来所写,他要把不同的思想,甚至矛盾的思想展示给你,而你需要做出自己的思考,没有现成的答案,轻信只会让你落得伊波里特·基里洛维奇般的结局,重要的不是我们听到什么,而是我们愿意相信什么,我们用怎么样的态度去看待事物。
这一章的结尾也很有趣叫乡下人不买帐,在经历过种种生动的表演后,结局就是这么简单:乡下人不买帐。我们所认为的真理,也许和大多数人不一样,那我们还有没有必要坚持,毕竟少数这件事在很多地方就已经是一种错误,毕竟民主最简单粗暴的形式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对此,陀思妥耶夫斯基怎么看?他温柔地写到:
“我亲爱的小朋友们,也许你们理解不了我要对你们说的话,因为我说的话往往很费解,但你们还是会记住并在将来某个时候同意我说的话。要知道,最崇高的精神力量,在今后的生活中对身心最有益的感受,莫过于某种美好的回忆,尤其是童年时代从故乡故居保留下来的回忆。关于你们的教育问题人们经常向你们谈起,而某一段从童年时代保留下来的美好而神圣的回忆或许正是最好的教育。如果能带着很多这样的回忆走向生活,这个人便可终生得救。即便只有一段美好的回忆留在我们心中,有朝一日它也会有助于我们得救。”
“好了,现在我们结束谈话,一起去参加他的葬后宴。用不着因为在这样的时候我们还去吃人家的煎饼而感到尴尬。要知道这是古老的传统, 它源远流长,其中也有美好的含义,”阿辽沙笑了起来,“我们走吧!现在让我们手拉着手一起走。”
“永远这样,一辈子都手拉着手!乌拉,卡拉马佐夫!”郭立亚再次欢呼,孩子们也跟着他再次欢呼。”
[1] 来自原文:伊波里特·基里洛维奇开始他的公诉演说的杰作,视为平生得意之作,视为他的天鹅之歌。果然,九个月以后他由于肺痨迅速恶化而去世,因此他确实有资格以天鹅自喻,因为天鹅预感到自己即将死去,会唱出它最后的一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