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相交线

  两道毫无交集的线浑浑噩噩的按着生命的走向延伸,到相交融合至一体,到渐行渐远。一道是朱利安,一道是林。
《英国情人》以伍尔夫侄子朱利安的视角出发,用自己的死作为开始,倒叙了从他初到武汉开始的整个剧情。他用儿童似的偏见和顽劣去观察享受这个没落的东方大国,以及这个大国的女人。他的成熟是从他遇到林开始的,从那一刻两人就持续此消彼长的爱情与灵魂的争夺:朱利安在情场屡屡败战,折服在这个他原本不屑的东方女人手中,换来的是反思和成熟。而林则在灵魂层面被逐渐蚕食,直至身死道消。
只有把全书看完,看到林在病床上臆想出最后一次性事的快感,联想到书开头写的朱利安临死时对人生圆满的解脱,两相比较,才会感到林这个女子整个命运的悲怆。没有了爱情与名节,甚至没有了性爱,这个女人就像被掏空得只剩下一张人皮,最终被鲜血给洗净。
林的悲剧是源于因性而爱,在享受欲望带来的快感的同时,奢望起情感上同步的快感。就像跟狐鬼传说里的幽魂倩女,恋上凡人,最终换来道行尽失,比凡人还不如。更何况他恋上的这个后生还是远渡重洋的碧眼洋人。在享受鱼水欢爱之际,却忘了这个人是永远不会懂得东方女人的心思。性与爱对于朱利安来说,是不可兼予的。而之于朱利安,因性而性则是洒脱的表现,一如他之前在欧洲一样,他无时无刻不想维持这种心理状态。只是遇到林之后,面对全然新鲜刺激的各种感官的愉悦,不可避免地他也沦陷了,沦陷在他对林的爱意里。只是这种爱意受制于他的自私和自负,微弱的爱意形同虚设,不日便消散在他逃避的路途中。
这部小说原名叫《K》,我觉得很不错。其实对于朱利安来说,林不过是一个情妇。情妇甚至不需要名字,只需要一个代号,用来彰显所属者不凡的情场战绩。所以“K”更能暗含一种神秘和悲情的色彩。即便换做情人之名,“中国情人”我觉得也更好,用朱利安的角度,来完整的写这个自私、自负、幼稚甚至无耻的中国情人,林的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