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鲁迅二三事

豫言者,即先觉,每为故国所不容,也每受同时人的迫害,大人物也时常这样。他要得人们的恭维赞叹时,必须死掉,或者沉默,或者不在面前。总而言之,第一要难于质证。如果孔丘,释迦,耶稣基督还活着,那些教徒难免要恐慌。对于他们的行为,真不知道教主先生要怎样慨叹。所以,如果活着,只得迫害他。待到伟大的人物成为化石,人们都称他伟人时,他已经变了傀儡了。有一流人之所谓伟大与渺小,是指他可给自己利用的效果的大小而言。
这也是《华盖集》续编中鲁迅的话,这用来形容他自己也再合适不过了,他自比为老牛,名言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不出名的话是,自己写文章就像挤奶,虽然只是一头充满了疲态的老牛,但总是想要出点力,为东家或者西家无所谓,但绝不被圈养、被操纵。鲁迅挂心民生社会,嘴毒话多,说话带刺,得罪的人也不少;于是,尽管他自己没有刻意营造形象,甚至多有澄清,说自己并非那些头衔。可是没用,他已经死了,他注定要被塑造,被塑造成那个永远表情严肃,横眉冷对,态度像头发一样坚硬的革命家形象,让大众恐惧、误解;于是,他终于也变成一尊“偶像”了。
这两天读了此书,深感那双紧蹙的眉毛下面,也藏着吃货的呆萌灵魂啊。鲁迅对中国文学多有研究,虽然他自己谦虚,但 《礼记》里的所谓“八珍”,《酉阳杂俎》里的一张御赐菜帐和袁枚名士的《随园食单》。元朝有和斯辉的《饮馔正要》,唐朝的杨煜的《膳夫经手录》、《闾邱辨囿》 却也都仔细研究过。
有时候他写着文章、见到某人突然就想起吃的,脑回路也很清奇:他觉得好朋友太拘泥,心里想,亏你还来自爱吃河豚的地方呢;别人送他方糖,他说明明是圆的嘛,哪里算方糖,倒是好友长胖了,穿着方马褂,还非要把圆片糖叫方糖,嫌弃他说看来确实是要做官了。有时候看书看到苏联作家毕力涅克“为着买面包粉忙了一年多。以后,便做小说,还吸过鱼油”,对方还觉得苦,中国穷作家可是想都不敢想呢。
写文章说大家拿灶王爷当傻子耍,用胶牙饧粘住他的嘴,于是在玉帝面前就说不了东家的坏话了;又说大家对付依附在人身上的三尸鬼就更加敷衍,那一天不睡觉就行了。感慨发完了之后他还替三尸鬼感到遗憾,说它们真惨,连糖都没得吃。
以上都是联想,自己倒也没吃到,写一写过过瘾;但是他实际上吃得也未必少,还很喜欢甜口。端午节发了稿费,他赶紧去吃点好的,结果一个没悠住,消化不良了;找了个西医给他看病,开了稀盐酸促进消化,还给他配了“ Sirup Simpel ”(糖浆);照理说成年人不需要这样,于是他很感激人家“ 使我喝得甜甜的,不为难 ”;为着这个配药浓度、店员态度什么的,也有一大篇议论,此处揭过不表;拿到药后,心急地倚在柜台上就喝了起来,他还为自己找了原因—— 一,已经停了一天了,应该早喝;二,尝尝味道,是否不错的;三,天气太热,实在有点口渴了。 话说这种一本正经的反差萌还真是让人难以抵抗啊。
说完吃药,我们来说说吃饭。他讨厌吃绍兴菜,干菜、粉丝、腌菜、笋干;不新鲜,又咸;看到笋还想起日本的安冈氏批评中国菜,说中国人喜欢那些夹杂性欲的食物,形式或者功能,比如笋, 挺然翘然像男根。鲁迅看到这里就觉得很郁闷,因为会稽产笋,他在家乡吃了十多年,并不觉得自己吃笋是喜欢它像男根;于是中午吃着已经并不“挺然翘然”的笋干,不禁哑然失笑。
还有一次,他去拜访朋友,结果人家不在,只好去了另一个朋友家里,去的时候肚子已经饿了,于是他这么说—— 我首先就要求他请我吃午饭。于是请我吃面包,还有葡萄酒;主人自己却吃面。那结果是一盘面包被我吃得精光,虽然另有奶油,可是四碟菜也所余无几了。 也还真不客气,吃完饭坐着聊天,看到院子里有小孩等着一棵树上的苹果掉下来,他最初很嫌弃他们,觉得不值得,怎么说,毕竟他是个大人了呀。可是走的时候看见孩子们手里都捧着苹果,不禁有点嫉妒。
他也喝酒,有一次喝了南京出产的高粱酒,觉得里面有一点生高粱的气味,喝完合上眼,就像置身雨后的田野里一样。
他也很喜欢吃糖,又很小气。有一次,上文中那个快要做官的朋友给他带来了一点柿霜糖,他接过来就吃,觉得很不错,等到人家告诉他这个糖可以治嘴里长疱后,他深感后悔,于是赶紧把剩下的收起来。结果到了半夜又忍不住,想着毕竟长疱的时候少,而想吃糖的时候比较多,于是就毫无心理压力地把它吃完了。他的家里常备点心,朋友来了就请他们吃,最初男女一视同仁,结果发现男人们把糖都吃完了,于是觉得很肉痛;后来就改请他们吃花生,结果大家果然就吃得少了,他看到这个局面,就又开始劝他们多吃点,结果可能太热情,把那些害怕吃花生的朋友都吓跑了;此计卓有成效,他对此非常得意。对于女士呢?她们大都很淑女,吃不了多少,给一块糖都能剩下半块,于是他也乐得假装大方。
有一次来了一个久未见面的女士,想着对方也算尊贵的客人,于是像献宝一样把柿霜糖拿了出来,不料对方是个河南人,对此了如指掌,还说他的糖不算最好的,但为了给他面子,还是尝了一块。后来客人走后,他一个人坐着气闷,心想怎么能请对方吃家乡特产呢,要是有人请我喝黄酒,我也不会高兴吧。一边想,一边吃剩下的糖,结果还没反应过来呢,一面就吃完了……
虽然鲁迅很小气,可是毕竟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自己嘴贱,被章士钊革职,还不给他发工资,他只好把这些记在日记里,想着什么时候收了帐能变成一个小富翁,后来果然拿了九十九块钱,还自嘲“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回来对一对日记,发现自己一共还能拿九千多,于是又开心起来,说自己也算精神上的富翁了,虽然不可靠,但是没关系,反正现在又发了九十九块钱了,先发点牢骚再说。
看吧,鲁迅其实根本就不严肃,不过是个嘴毒的刻薄男人罢了,这张年轻时的照片,和这篇文章的气质更符合一点。
青年鲁迅
或者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