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就是很无聊的生物”
很难一下子准确描述出我看完这本书的感受。在阅读过程中想法一直在波动和变化。
起先我以为这是一本女性主义作品,描绘一个未来的“母系氏族”,就像是一些性转版的男性中心剧目,以此来表现当下父权社会的不合理与荒谬。这些当然有,在书里,男性被“圈养”起来,任务是提供优良的精子,于是顺理成章诞生了SFH组织来为这些男性争取自由(*SFH:She for he,反思一下,在女性作者的笔触之下,哪怕是母系社会也要留一些女性去为男性争取权益,现实呢?)——SFH的人说:
“这是一个把男性当成生育工具的社会。男性们不管有什么天赋,有什么理想,都只能作为精子供体而存在。”
并提出质问,
“你觉得这是一个人类应该过的生活吗?”
21世纪:嗯…怎么不算呢?
(“经历完21世纪女性的一天,你一定会感叹,以前的社会是有多么荒谬而不理性。”)
但差不多从第四章开始,我逐渐感受到“性别”只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很小一部分。就像晗所要做的并不仅限于SFH,作者想讨论的,更是人类这种生物的未来。
怎么说呢,“系统“这个设定很妙,很具有迷惑性。它看起来非常无害,给人带来无尽的便利,提供建议又不做决策,而“积分系统”看起来好像又是最公平的评价手段,比起“少数科技公司和政府垄断了属于全人类的数据”并试图左右人们的思想来说,“系统”仿佛一个乌托邦:只要你做的事利大于弊、对社会有利,那就是好的。
但就像是最后柔和Ikuro的分歧一样,是否要牺牲少数人换取多数人?个体是否要为“全人类”让路?——多么熟悉的命题啊!——
“无论是男性统治女性,还是女性统治男性;无论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还是多数人统治少数人,其实都遵循着同一套逻辑。”
要说的话,我觉得晗和柔就像是输入相同数据之后“盲”计算后偶然得出的两种不同结果,相近却又迥然不同。一个在驯化下要保护的是当下的人类和社会,另一个则疯狂到要替全人类算出结局——但算出的结局,从尾声来看,并不算是好结局,人们真的开始“共脑”,共享无数种思维,和平与理解之下,真的不是另一种放弃思考吗?(还不如“42”呢)所以啊,“给人类自由选择的机会,最终大多数人的选择却是放弃自由。”
晗倒是看透了本质,人类真的是很无聊的生物。
是很好的书,稍显不足的地方在于剧情和观点的融合并不是那么好,虽然划了很多线,但细想下来剧情并不是很充实(不过有迷惑和反转还是很棒),有观点输出之嫌(但观点我很喜欢就是了…)。
感情线还是稍微有点生硬啦,没有写够东亚百合的美感。BE结构有点福尔摩斯x莫里亚蒂or GGAD了…
最近看真的很能联系实际,摘抄几段——
它们还可以让你反复看到同一种言论,从而潜移默化地把它植入你的意识,逐渐相信它就是真理。
社会最需要的特质是顺从,顺从的个体才能组成稳定的集体。
“牺牲几个市民,维护全世界的稳定。这就是市长的逻辑,也是许多社会管理者的逻辑。她们把这奉为理性,其实这只是懒惰和智力不足而已。”
“一群手握权力的人无师自通地拿市民的生命做起了买卖,考虑的只是自己的风险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