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系列之天龙

Skyfoliage
Skyfoliage @treeblue
天龙八部 - 评论

1. 段十回——飘然而去的段延庆

  年纪渐长之后再读金庸,总有另一番滋味。原本我计划按成书顺序重新撸一遍,出去开个会竟然就此搁下一年多。有种莫名的心态——很怕撸完《鹿鼎记》之前查生驾鹤,咳咳,当然也不是说我撸完之后他老人家就可以……哎呀我在说什么。

  撸完失恋少女小清新的《白马》也就来到了《天龙》,之后的作品看来简直令人沮丧:《连城诀》——depressing,《笑傲江湖》——depressing,《鹿鼎记》——super depressing!这种势头在天龙里已初露端倪,所以我竟看得提不起精神来。

  TVB97版或大胡子版的天龙编剧亦不是行家,或为电视剧比小说更通俗一层故,都安排丐帮帮主在第一集出场,唯恐耽误了本片的“英雄气概”。大胡子版的开场是乔峰于雁门关伏击辽人,与三十年前萧远山遇伏呼应,倒有点扣上了“无人不冤”这个主题;港版里那大段西夏戏+与慕容复早成基友+以共产党员的正直脸力拒马夫人,却一点也不为乔峰加分。

  因此我更偏爱TVB82版,大理段氏的啼笑因缘完了之后,跟段誉上酒楼,见到笔直口方一条大汉,北乔峰是也。三十余年前的旧片,假山假景,过时的妆容,当然各种使人出戏,但也有一些朴素的处理,更能捕捉到原著的质感。

  谈起原著质感,前三分之一的天龙(段氏部分,82版直接给这一段安了个副标题:天龙八部之六脉神剑)令我生出感想的人物既不是段誉也不是段正淳,却是大恶人段延庆。电视剧对此类角色的造型是戏曲式的,给他画个大花脸,对观众说喏这是大魔王。但书里的段延庆哪有那么张牙舞爪了?他初出场是在澜沧江畔诱拐木婉清,而木婉清眼中所见,无非一具老者的僵尸——他早年遭强敌伏击而致周身残疾,肌肉坏死。木婉清问他如何进食,他掰开嘴扔进一块东西,说:就是这样。他双腿残疾拄拐而行,时常留下几句不冷不热的腹语即“飘然而去”。对比电视里那个奇形怪状、嚣张跋扈的“恶贯满盈”,书里的延庆太子则冷峭得多,也伐开心得多。这才符合一个黑老大的设定,南海鳄神这样的注定只能做马仔。若我为天龙选角,这一角色非当年ATV的大恶人方刚莫属。

  段誉是佳公子,仁厚却不迂腐,面对鸠摩智时有必要的智商与原则,而在燕子坞受冷落狠了,也显出些傲骨,不多,恰到好处。至于他跟王夫人谈十八学士风尘三侠抓破美人脸,也是王府里自小见过世面,修养不比寻常。我却总不算喜欢他,大概是因为自己性情激烈,看到温和好脾气的人有点来气。镇南王妃激烈起来倒是没个谱,丈夫出轨?你出我也出!化子邋遢观音长发,是我的童年阴影没错,但也是觉得香艳刺激的。

  也许……段誉更像他的生身父亲呢?插一句,作者在写连载版时唯恐天龙寺外菩提树下令读者不适,特地强调段延庆“原本十分英俊”,也挺好笑的。

  段延庆与黄眉僧对弈时,受外力冲撞胡乱落了一子,从此满盘皆输。从段誉青衫磊落的身影里,照见当年大理皇宫里的延庆太子,你才会明白这第一恶人的悲哀。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这话说得大了,说得好像我们能做得了主似的。

2. 乔/萧十回——诸神的黄昏

  段十回的风流梦、修罗场看得我有些发闷,而乔/萧十回里却是年少时所不能感知的暗黑;对于我来说,天龙真正好看起来却是在逍遥派门人陆续登场开始——哪怕浮夸厚颜的丁老怪。然之后缥缈峰头云乱、梦里真真语真幻、酒罢问君三语、为谁开茶花满路,都是烈火烹油式的好看。直到萧峰自尽、慕容复发疯,却又是各人得各人的眼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说是“诸神的黄昏”只是觉得这语句很妙,跟北欧神话已无多大干系。萧峰是金书最后的英雄——侠之大者的郭靖自不用说;杨过整部书都在搞事情谈恋爱,却以击毙蒙哥、直接导致蒙古退兵为终局;张无忌做得更大,那是举火燎天、改朝换代的事业……之后呢,除了倒霉催的狄云、混沌未开的石破天和始终行运的韦爵爷,只剩下冲哥了,冲哥潇洒可爱又侠义,但我心中的他总带着苦涩——对师父、师妹,对所谓的名门正派、江湖道义,他大概只能怅然一笑。

  萧峰的好倒跟他的肌肉男雄性荷尔蒙无关(天知道我有多烦这个),我喜欢的,却是他那被各影视版本弱化了的感性与魔性(这一位七岁杀人、一刀毙命)。他不似郭靖那样端方拘泥,绝交酒一过,大开杀戒也是可以的(郭靖如果得知自己是金人,大概要一死谢天下),甚至对于阿朱,他也是有过犹疑的,觉得何苦为了这小丫头送掉性命。这是一个真实的、烈性的人,而他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他将这种烈性控制得太完美,即使遭逢大变,都不曾行差踏错。得知父母大仇,他仍感激恩师与养父母;慕容博以首级相诱邀他合作,萧远山都几乎着了道,他却不为所动,成为唯一一位被扫地僧点赞的天龙人物;拒绝辽帝南征,也是亲见兵祸之惨,并非站队。

  原本我觉得萧峰粗豪潇洒,与阿朱并非佳偶,直到后来他与辽帝对答,对方说既然你喜欢南朝女子南征之后抢个千八百的来啊,他心里那一句“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一个阿朱”,原来是如此情深,因此也孤寂。

  这样一位比谁都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物当然是孤寂的。宋人的蠢恶自然不用说,少林和尚抱着秘籍经书不放,倒还能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偷袭辽人、拘禁印度友人;辽人又何尝好呢,耶律洪基堂堂一国之君,被金人俘虏的时候倒还有勇气讲信义,到萧峰逼他退兵,却也气急败坏指责他贪图宋人的高官厚禄。

  我写这个系列很爱用人物的花名,唯独对于萧峰,既不愿喊他乔帮主也不愿称他萧大王,因为无论是南朝的江湖还是北朝的庙堂,都生生辱没这位天神一般的人物。

  萧峰自尽雁门关之后,作者酝酿已久的反武侠终于高歌猛进。

3. 虚十回又不是虚十回——逍遥派大放异彩

  故事快要结束的时候,灵鹫宫主人、西夏驸马爷虚竹子先生闻知丁春秋被囚禁在少林寺,心想他自己的心愿不过是留在寺中诵经礼佛,却被丁老怪得着了。而事实上丁春秋什么都没得着——他喜欢没羞没臊、大吹法螺的生活。

  又有谁是得着了呢?

  萧峰这天神一般人物,落得个无处容身;慕容复这凤凰一般的贵公子,解珍珑勇于弃子却不肯失势,弃了王语嫣又弃了包不同,却赢不到他的复国梦;大理段二的女人们,或反目成仇或嫁作人妇,一声声“段老狗”、“我是钟夫人”里,如泣如诉不过是一句“求不得”;延庆太子算是藉着段誉夺回了王位,而他最介意的事——以皇子之尊入了邪魔外道——终究是无解,只得再次飘然而去;小康恃靓行凶,几乎把整个丐帮当了枪使,又如何?既得不到她的段郎,也无法换来萧峰一瞥。

  对世纪新修版我一向不以为然,唯独赞同段誉与王语嫣的BE。以王语嫣的小虚荣小俗气,理所当然是要为容颜老去焦虑失措的。我却也记得慕容复甫出场,他身畔的表妹容光焕发,“似乎全身都要笑了出来”。枯井底污泥处一节,是单恋已久的王语嫣初尝两情相悦,因此甘之如饴,然而那个傻傻甜甜白白、全身都要笑出来的表妹终于不再。表哥之于王语嫣,神仙姐姐之于段誉,都是可遇不可求,可一而不可再。

  须知道人的欲望无从消减,却永远离幸福只一步之遥。好好一本武侠小说,倒让人读出了好了歌的味道。

  而所谓民族大义、家国情怀,在神雕时代尚算主流价值,到了倚天就不怎么守得住,在天龙里可就泥沙俱下了。直至萧峰自尽,宋人还在赞他“弃暗投明”、学会了汉人的忠义,真是U型锁一出,谁与争锋。

  唯有十三点颜控门派是令人振奋的,函谷八友疯癫放诞,比非也非也这蠢物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薛慕华稍微差点,还会去聚贤庄瞎搅和。年少时满脑子保守封建,读到童姥李秋水无崖子的大三角只感不堪,但如今观感全然不同。两女争一男固然是套路式的难看,然而她们也没闲着——一个跑去天山开创女权事业,一个跑去西夏秽乱宫廷,地图大胆子也大,要搞就搞票大的!婚姻不幸是吗?你刻玉像我就睡小白脸,大家扯个直!逃亡路上童姥怒怼小和尚,什么慈悲心肠清规戒律通统是放屁,若是破戒就自杀,天下就没活的和尚了。这一世贪嗔喜恶怒悲欢哀怨妒尝遍,临了临了,同一笑到头万事俱空,死得惨烈又大气。

  什么?觉得这不是正道吗?天龙教我看清的无非两件事:人性的蠢恶与命运的无常。如果浮夸任性死贪靓不是正道,那为国为民是吗?为的是谁人的国家、哪样的人民?

  那个恶搞恶趣味的电影版《天龙八部》我是挺欣赏的,逍遥派正在舞台中心,又美又十三点,与原著般配上了。早年在电视里看过,剧终时传来飘飘渺渺的女声——曾经欢天喜地……走过千山万水,回去却已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