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记

一只特特呦
一只特特呦 @Teteyo
终身成长 - 评论

世界发展迅速,我们至少可以自己把握如何适应。这是本书的源。我们常常会听说到什么72小时法则、28天养成习惯、番茄工作法、脑力激荡(头脑风暴)法、正念冥想等方法,我们永远不会缺少方法,缺少的明确的是目标以及执行力。本书像是一种辅助工具,每章以综述问题启发、练习测试、提示反思的结构编排,配以大量刻度表,分析实例仿照,甚至于将读者称之为学员朋友。

其中一篇反馈
没有方法会适合所有人,因此需要个性化,在自己的框架内积极作为即好的。舒适区、学习区、恐惧区三个区域对每个人来说并不是固定的,尝试调整自己三个区域的占比来突破。不再重复自己熟悉的模式,而恐惧往往是阻止生活发生重大改变的障碍,也是我们最好的保护罩。书中有出处的数据引用比较有说服力。

思维模式可能是最难改变的地方,相信成长与改变、寻求挑战、接受犯错的可能性、自我评估与他人评价,都是积极正向的习惯,勇气测试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失败的恐惧。调整好心态之后,找工作或者说成就一番事业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书中提到了一本很经典的书《心流 : 最优体验心理学》。如今互联网发达给了我们更多的学习机会,国内号称对标油管的应该是B站,面对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也要清楚自己学什么?为了什么学?功用性为目标往往会更适合。

书中甚至引用了《荀子》的名言,我们也知道“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反思模式。正面临求职的我开始重新去思考下一段工作,能力需求、人际关系需求和自主性需求,初次步入社会的人不曾想过的问题太多难免走弯路。学会尝试分类自己的感受并处理,更重要的是行动起来,理性分析不好的状况,属于一种理性的正向思考。时代发展下AI也好元宇宙也好,都看似势头正强,人人都想去分一杯羹,大多数人往往忽略了太多东西,未来面对的可能是一场信息竞争,最近Netflix的两部纪录片Tinder和N号房给予我们警醒。

设计思维是最难得的,我也常常在不断的改进想法,但做不到稳定的产出。创造力背后需要一个人的好奇心、开放性心态和热情,不止在一个地方看过“持续写作”的好习惯了。公告让有兴趣的人参加聚会讨论,是现在很多创业者使用的比较西方的模式。对于聪明人来说等级和职位的观念已经过时,现实未必如此。我们往往花费太多时间在互联网,缺少高度集中工作的时间,更没空适时地回望反思,本书最后一个练习就是“反思你的学习经历”我的反思可能就是这篇随手记。